1 工程概况
胜利发电厂GIS改造工程位于胜利发电厂升压站内,总投资2.45亿元,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的年度重点工程。该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在升压站内新建网控楼一座,网控楼投产后逐根将室外裸露的高压线采用埋入电缆沟接进网控楼。
2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2.1 工程重点
胜利发电厂GIS改造工程四周高压线路密集,建筑物北侧距110KV出线架构3米,南侧东边距原有110kV出线架构约3米,南侧西边距220KV出线架构约3.5米,东侧距110KV出线约6.5米,西侧距220KV旁路约13米;建筑物北侧4.5米为厂区围墙。新建附属设施均位于升压站内,上部高压线路密集。
2.2 工程难点
胜利发电厂GIS改造工程网控楼距离高压线较近,且不能断电施工;带电体电压高,最高达220KV;离带电体近,且带电体不需接触就放电,其中220KV高压线放电距离为1.5米,110KV高压线放电距离为2米;场地狭窄,材料无法完全在现场加工;建筑物周围地下均是高压电缆沟,3米宽的进场路两侧均是高压带电体,且道路距高压线路不足2米,运输、施工均极度危险。
2.3施工方案选择
在这样一个复杂危险的场地施工,国内没有先例。没有施工经验可供借鉴,只能自己进行施工方法创新来规避风险。既要提高施工速度,又不发生安全事故,是最大的难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施工方法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难题。
3 创新的施工技术
3.1垂直运输创新方法
1) 化塔吊为行吊的方法选择
因施工场地狭小,建筑物周围高压线路密集,建筑物离高压线较近,故塔吊无法按照正常操作,旋转、提升使用。根据以上情况,该工程设置3台塔吊,利用主塔和副塔搭建起空间运输通道。3台塔吊配置5个前臂支撑固定,使其不旋转,只做固定线路运输使用。这很好地解决了塔吊摆臂触电的危险,同时又解决了施工材料的立体运输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机械因素。
2) 塔机安全防护
塔机标准节外侧挂竹篱笆防护。塔机标准节四周再搭设防护架(搭设方法按脚手架搭设规范进行搭设),以塔机标准节为防护架的抗风依靠,进行连接,专用扣件、D50×6.9-PP-R塑料管连接固定,外挂竹篱笆封闭。
3.2水平运输创新方法
1)材料轨道运输的方法选择
由于运输线的两侧都是带电高压线,运输物品不要说一不小心碰上,离的太近都有触电的危险。为了降低风险,除在路的两侧安装封闭围栏外,必须在运输过程中消除碰撞可能。传统运输方式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想到的材料轨道运输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材料轨道运输的实施
材料运输采用从材料加工棚到施工现场铺设钢轨道,用专门轨道车运输。采用轨道运输避免了对周边设施的冲撞,解决了施工材料的水平运输问题,消除了运输安全隐患。
3.3 高压带电架构下施工设水平防护
架构上水平带电体距离地面2.5米,在此处施工电缆沟无空间作业面,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通过在作业面上部搭设水平网,确保物品及人员离放电体的安全距离满足要求。在带电体下拿物,要求必须水平拿物,严禁竖拿,一切金属导电体最高点都必须在安全距离内。
3.4 梁板柱一起浇
传统做法是先浇筑柱子,再浇筑梁板。本工程梁板柱一起浇筑,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具体做法是:梁板柱同时达到浇筑混凝土验收条件,先浇筑柱子混凝土,柱子混凝土浇筑完1~1.5小时后浇筑梁板。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施工速度,保证了工序的连续作业,提高了施工质量。
3.5 施工现场带电区域主体周边防护措施
施工区域与周围带电区域均用高1.8米竹篱笆进行隔离。篱笆墙立杆用高2.5米的架杆固定,埋深0.7m。避免了人员随意进入高压带电区,也避免了机械设备离高压区太近,或行驶过程中可能对已有建筑物的碰撞。
3.6 脚手架安全防护
因主厂房楼南侧距带电线路距离较近,故沿新建厂房主体脚手架外侧搭设PPR管材高压电防护架。PPR防护架高度始终高于施工脚手架一层高度,以防止施工脚手架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有触电危险。PPR管材高压电防护架外立杆外侧用尼龙绳绑扎竹篱笆。竹篱笆始终保持高于操作面2m以上。PPR管材高压电防护架搭设时,设专人监护。管材搬运应放倒两人平抬,传递管材注意保持与周围带电区域安全距离。传递时应保持东西向传递。恶劣天气下(如雨天、雾天、6级以上大风等)禁止进入施工区域施工。
3.7 全员关注工程安全
1)认真做到自我监督
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定期到现场督导,认真落实“三特”领导带班制度,总公司领导每天派驻一名领导班子成员现场带班办公;公司各级安全管理部门每天派驻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每天进行巡检和旁站监督。以上值班星期天和正常上班一样出勤,并且上班进场要在全部工人之前进场,下班要在全部工人下班之后离开。
2)严格做好他人监督
各级单位和部门非常重视和关注本工程的安全。胜利油田安全处定期到工地进行检查;业主胜利发电厂安全科每天派管全员来工地上班;在生产区域胜利发电厂电气部运行人员进行旁站监护,且派驻了安全督导组,加大现场安全监察力度。
3.8 保持了安全体系的严格运行。
严格执行开工前技术安全交底;严格执行周一安全学习、班前站班会、列队进出场等制度;安全考核不合格,没有进行安全教育,没有召开班前会,任何工人和管理人员不得进入工地;人员严格持证上岗,证件不符的也不得进场;外来人员无论领导还是一般人员,没有安全教育,不得进场;机械设备检查不符合安全规定,不得进场。
让每位员工从内心认识到高压区的危险性,认识到发生事故的严重性。通过对员工入场教育、专项技术安全、震撼式安全警示教育等方式,以及在现场悬挂生动形象的安全警示图片、安全提示等,培养员工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3.9 严苛管理现场
1)开工前,将带电部分区域设置安全围栏封闭,预留施工通道。在带电区域施工时,经运行人员同意,并旁站监督带班施工,才能打开施工。
2)户外构架基础施工时,在施工区域四周用硬围栏作好围护并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在靠近站内道路侧留进出口并悬挂“从此进入”标示牌,在施工地点适当处由值班人员悬挂“在此工作”标示牌。
3)施工中施工人员未经相关责任人的许可严禁随意挪动、拆除安全措施。各类作业人员还应被告知其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工作期间,工作负责人若因故必须离开工作地点时,应指定能胜任的人员临时代替,离开前应将工作现场交待清楚,并告知工作班人员。原工作负责人返回工作地点时,也应履行同样的交接手续。若工作负责人需要长时间离开现场,应由原工作票签发人变更新工作负责人,两工作负责人应做好必要的交接。
4)在带电设备区场内运输时,长物件如:钢筋、木料等,要呈水平搬运,并要注意与带电设备110kV保持3M及以上的安全距离。设备吊装时,要有专人指挥,施工人员应密切配合,避免发生事故。
3.10 分段施工
因现场施工场地狭窄,若不分段施工,混凝土泵车无法进入,无法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采用其它任何浇筑方式,都会大大减慢工程进度。基础自西向东分成3个施工段,轴线1--11为第1施工段;轴线12--21为第2施工段;轴线22—28为第3施工段,满足国家规范规定;二层和三层因为有伸缩缝,利用伸缩缝作为分段施工的界限,仍然分三段施工。中间基础连接起来后,回填土,以中间为泵车停放平台,向东、西两段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既尽量采用了泵送混凝土施工,提高了施工速度,又保障了工程质量,解决了影响施工质量的施工方法因素。
4 结语
在满布带电高压线的升压站区域进行施工,国内没有先例。本工程通过管理人员的技术创新,成功地解决了影响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等实际问题,顺利地完成了工程施工任务。施工中创新出的这些施工方法、安全防护措施可行可靠,值得同行在类似工程施工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