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相关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而增长,并且在人们日常生活水平高速增强的背景下,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尤其关注。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的核心环节,由于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占比较高,所以说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基于此,本文展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探析,希望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引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建筑行业在此情形下得到有利的发展,推动着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使用率最高的材料,但是伴随混凝土使用率的提升,其施工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被暴露出来。因此在建筑工程发展中,需结合建筑行业现状进行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又推动了我国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
1.1 麻面
麻面是混凝土表面由于缺浆出现的小凹坑以及麻点,继而形成粗糙面,但是不会出现钢筋外露的状况。而这一问题的产生源自模板表面粗糙或者是粘附水泥浆渣等类的杂物,由于未得到清理,导致拆模阶段出现混凝土表面粘坏的问题。除此之外,模板浇水程度不足或不够湿润、构件表面混凝土水分流失、模板拼接缝过大,产生局部漏浆、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是出现漏刷,都会造成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黏,从而形成麻点。同时也不能忽略操作上的缺陷,因为混凝土振捣不严实,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气泡无法排除,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1]。
1.2 钢筋暴露
钢筋暴露问题是混凝土工程质量中尤为重要的问题之一,钢筋本身与混凝土是结合在一起的,能有效的提升建筑设施的强度与承重能力。因此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会大量的使用混凝土,并且借助混凝土本身具备的粘合性能来增强钢筋整体的稳定度,进而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要极力避免钢筋暴露问题的产生。
1.3 孔洞
混凝土在浇筑后其内部会形成较大的间隙,出现局部未存在混凝土或者是蜂窝过大,造成建筑混凝土局部被暴露或者是全部裸露。而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钢筋密集部分以及预埋件处理施工中,砼浇筑施工不顺畅,导致模板间隙无法一次性充满;施工开展未根据顺序进行捣砼,从而造成漏振;砼离析以及出现极其严重的跑浆问题;砼工程施工阶段内组织工作存在缺陷,导致施工未按照相关施工顺序展开,以及施工工艺操作上存在问题;砼中存在硬块与杂物,又或者在施工中有大块的物料调入砼之中。此外,混凝土施工中未按照相关要求下料,如若下料过量,当使用振捣器时会出现震动作用半径不达标的问题,继而形成松散的状态。
1.4 缝隙、夹层
混凝土进行水平或者是垂直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松散的混凝土夹层,但是混凝土施工缝以及变形缝未实行接缝处理、清除表面的水泥薄膜、石子松动问题。同时还会存在软弱混凝土未充分湿润就实施灌注混凝土工作;混凝土施工之前未将施工缝中的泥土、砖块等杂物进行清理;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范围,并未根据需求设立串简、溜槽,进而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问题;底层交接处施工中未进行砂浆层的灌接,促使接缝处混凝土在后期未展开振捣工作[2]。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对策
2.1 实现原材料的控制
原材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构成要素,其质量的优劣对混凝土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建筑工程在使用上存在的本质区别,继而项目对于混凝土性能、质量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自然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有着不同的要求。混凝土主要成分时粗细集料、水泥、水,通过充分的搅拌达到使用标准。所以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之前需对原材料进行控:第一,集料控制。
集料控制主要体现在集料选择上,由于混凝土属于建筑工程主要使用材料,其稳定性、遭遇水泥不发生反应的要求较高,继而需要选择杂质少、含泥浆少、坚固耐久的集料,此外还需严格考量集料的表面性能、颗粒及配合细度。第二,水泥控制。普通的建筑工程施工之中可选择简单的硅酸盐水泥,但是如若遇到建筑工程有着特殊的需求,则需要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水泥进行施工[3]。第三,水的控制。混凝土如若出现不合格的状况,也有可能时水出现了问题,因为使用了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水,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质量,所以在混凝土搅拌操作前,加入的水需要进行相关的检验,确保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
2.2 实现配合比的控制
建筑工程具体施工的展开需严格遵守设计人员提出的混凝提配合比要求,以及操作要求,以此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规定。而设计人员给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操作要求来自于原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的考量,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提出的混凝土要求以及施工要求。但是在具体施工中一定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需要选择最为恰当的强度,这时因为如若强度高过需求,水泥用量会急剧上升。第二,通过实验室设计人员的初步分析后得到的配合比,一定要通过试扮来确定基准配合比,基于此通过一系列的复核、调整工作使其达到工程要求。
2.3 拌和与运输的控制
现阶段所实施的建筑工程项目基本上采用的时商品混凝土,其实就是通过工厂的搅拌后将其运输到项目现场进行使用。在这个阶段中需要相关人员对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环节实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运输到现场的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继而需要拌和过程中将基础原料调配到符合要求,并通过机器使用充分的搅拌,并且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不能出现停止搅拌的故障问题。而在运输过程中,则需要注意离析、泌水、漏浆现象是否存在,并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由此减少因为温度原因出现的混凝土施工性能降低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场地与实践问题,避免出现冲突造成混凝土无法及时进入施工场地。
2.4 混凝土浇筑振捣的控制
混凝土在施工之前需要充分的进行配合比设计、原材料质量的确定、配料量的确定、充分的搅拌与安全的运输,同时对后续展开的建筑振实、养护等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混凝土在浇筑成型阶段,如若未进行振实会在表面上形成气孔、麻面、蜂窝、空洞、裂隙等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到建筑整体质量[4]。同时,在振捣阶段振捣不良,会引发混凝土内部产生蜂窝、孔洞问题,进一步引发质量缺陷,并且容易遭到忽视。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振捣施工阶段,要充分引起注意,需要施工人员根据需求对振捣工作进行优化,或者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协助展开振捣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实现质量的提升,必须严格要求混凝土施工,根据国家提出的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混凝土加工,并基于此对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拌和与运输等环节进行控制,同时采用优化混凝土施工工艺,以此来满足建筑工程对混凝土的质量需求。
参考文献:
[1]尹笑峰. 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 000(008):1303.
[2]淡振奇 常延民. 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质量 通病及控制措施探讨[J]. 2015.
[3]高宇.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研究[J]. 门窗, 2016, No.111(03):188-188.
[4]魏瑶华. 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 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 000(015):P.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