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10期   作者:梁长海 卢令明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对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进行分析,然后介绍常见的灌溉技术,希望能促进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工程规划;灌溉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灌溉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为了农田免受干旱或是洪水的侵袭,通过采取适合的灌溉技术可极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此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另外,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期间也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贴合环保理念。
        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而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就是农田水利工程,对其灌溉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对推动农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二者之间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关键内容,并且十分重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作用。资源利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在当前的生产生活中更加关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绿地面积的减少和水资源的短缺都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水利灌溉工程设计中,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且保证经济效益成为了当前工作研究的重点。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时期,要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又要节约水资源,对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科学技术和设施的应用成为了当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重要的特点,以此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工程,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对我国的节水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给灌溉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起步相对比较晚,缺乏完善的农田灌溉规划设计方案。在实际的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设计规划设计方案还不够完善,不仅制约了相关水利工程的深入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效率。对于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来说,其相应的农业灌溉规划设计方案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在相关工程方案设计过程中,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管理涉及理念,将工程数据、结构图进行细致的分析,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相关的数据资料。在具体规划设计工作过程中,从农田的灌溉面积出发,深入细致分析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此确定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渠道。以农业土地发展状况和水资源的使用为基础,不但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有效实现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
        3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3.1农田水利灌溉设计方法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性气候,特点表现为夏季和春季多雨,秋季和冬季少雨,且降雨量对水流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时,需要根据河流的灌溉能力进行设计,以满足不同季节农田对水源的要求,并利用灌溉率、降雨量以及抗旱时间等指标确保灌浆技术的合理应用。
        3.2取水方式
        取水方式是在灌溉期间用于灌溉作业的水源获取方式。通常情况下,我国灌溉取水方式包括自流与提水两种方式。因此,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需要从取水方式方面着手。以往在灌溉作业中常使用的是自流方式,将河流作为灌溉水源的主要渠道。同时根据农田周边是否存在水坝而分为无坝取水与有坝取水两种类型。在有坝的取水过程中所需成本较大但安全性更强。因其具有防沙效果,所以也突显出较强的保护人民安全的优势。


        4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灌溉技术
        4.1渠道防渗漏技术和管道输水技术
        渠道防渗漏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该技术与传统地面灌溉方式完全不同,其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避免大量水资源的渗漏,且不会对灌溉效率产生影响。对此,在灌溉中应该合理布置渠道,选择科学的防渗漏施工技术。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用混凝土或石块铺垫,以获得更好的封闭性,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改造原来的渠道或者管道,减少渗漏现象的发生。在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输送要通过管道或者渠道,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减少渗漏,要做好渠道的检修与维护,同时优先选择节水设备,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管道输水也是水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使用管道运输的方式,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水资源的渗漏损耗。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管道运输对灌溉方式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选择管道运输方式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科学选择灌溉方式。
        4.2喷灌技术的应用
        合理应用喷灌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节约大量农业投资成本。喷灌技术是采用相关设备进行参数设置,设置好参数后,喷头在压力的作用下把水喷洒到农作物中。这一灌溉技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也大大提升了灌溉效率。在坡度较大或畦洼山地,应用该项技术可以很大程度增加这一区域的供水能力,减轻农田灌溉的难度,促进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及现代化的进步。
        4.3微喷灌技术
        微喷灌技术主要是利用低压管道、高流速,形成水滴进行渗透灌溉,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在果园和大棚蔬菜等用水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应用此技术,除了可以满足农作物大量的用水需求,还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另外,还可以在水中增加营养物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微生物,从而改变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增加经济效益。
        4.4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将灌溉设备设置在地表以下,然后利用灌水器和管网进行引流,具体应用时可以选用水带和滴头来进行灌溉,灌溉水可以在水带上形成水滴,以滴落的形式渗透到土壤中,可以降低水的蒸发量。滴灌技术可以使被灌溉的绿化更加美观,使绿化植物可以茁壮成长。除此之外,其还具备节水节能的特点。滴灌技术的使用,能够在农作物的生长初期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及营养。
        5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为了能够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以及促进农业灌溉工程的发展,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注意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寻找方法优化改进,避免问题的二次出现。我国的灌溉水利工程发展较晚,缺乏相对完善的设计方案,很多方案中不够重视经济效益,可行性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逐渐更新、深入完善设计规划方案。规划设计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托,因地制宜的规划能够有效促进规划的实施,推动灌溉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农田灌溉规划前,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当地的水土资源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预测,降低工程的实施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应用水利工程灌溉技术可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所以,相关人员应当根据农田实际生产状况合理规划水利工程灌溉方案,以此强化实际应用效果,促使农田效益得以提升。与此同时,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期间还应做好防护工作,以便农田生产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农田灌溉行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爽.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实例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8):226-227.
        [2]杨怀值.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192.
        [3]赵静.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核心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7):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