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11期   作者:孙浩颖
[导读] 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后,在十九大中再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后,在十九大中再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处理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此,以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问题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业;问题及对策
引言
         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升村民经济收益,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耦合性,因此需要以联合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国家资源帮助下,科学的有效引导乡村进行旅游经济开发,使乡村旅游产业和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1乡村旅游助推乡村发展的理论机理
         乡村旅游起源于欧洲,依托于乡村的自然环境、优美风光等资源,拓展开发旅游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从而刺激乡村经济发展。法国的普罗旺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都是享誉世界的乡村,除了法国、意大利人会利用闲暇时光前往游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慕名前往,大大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欧洲的成功先例证明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我国的乡村旅游开端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程。乡村旅游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在全国各地乡村旅游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这不仅得益于由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所带来的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也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下,对提升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的需求。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我国当前乡村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衍生出一系列农民增收、工作岗位、乡村治理、乡村环境等方面上的旅游产业效应,更是对乡村发展新维度的探索,从而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
2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滞后
         管理体制对乡村旅游发展有重要作用,与城市旅游相比,落后的管理体制建设是阻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说,这种落后的体制建设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缺乏规范化管理制度,除了个别地区利用规章制度对乡村旅游产业实行规范化管理,绝大部分地区并没有采取措施规范乡村旅游产业管理,这使得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处于杂乱无序的状态,不利于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管理制度混乱,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工作协调性较差,难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不利于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2.2乡村旅游恶意竞争情况突出,规模化、科学化的服务措施较少
         目前在乡村地区旅游产业资源开发过程中,仍是以个体和家庭占据着突出位置,便给相关产业造成隐患。例如私人单独的旅游资源开发,容易导致市场上的随意模仿和恶意竞争,导致当地旅游经济生态恶劣,对正常的市场秩序形成了干扰。此外个体规模的商业服务能力有限,游客在旅游区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也给乡村旅游市场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最后恶意竞争使当地的旅游品牌建设变得困难,同质化的发展趋势导致相关产业的附加值无法有效提升。
         2.3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任何类型的旅游业发展都要依赖其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就是其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于乡村旅游业来说,大致分为两种旅游产品:一种是休闲农业产品,如:农产品、农业景观等,另一种是观光旅游农业产品,如:特色田园、摘果、采茶等。但是当前大部分的乡村旅游产品主要是以提供农家饭、居住农家民宿、观光田园风景等为主,形式单一,旅游产品相似,是对以往经验的简单重复,缺乏特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目前我国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只是表面的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文化内涵,大部分地方的乡村旅游都只是在原有的生产基础上稍微改动或者是表面开发,没有创新设计以及深度加工,品牌内涵不足,特色也不够明显,很难让游客感受乡村旅游的特点,以至于影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宣传促销力度和策划包装力度不强等原因也使得乡村旅游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也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应对策略
         3.1深度挖掘乡村特色,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文化需求也随之增加。当前国家提出走文化自信的道路,需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乡村旅游能够担当起传承、振兴和保护乡村文化的重要使命。在传承和保护中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以更加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使得人民体验乡村文化并感受其中。努力将资源转化为优势,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创造乡村旅游精品,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增强乡村旅游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和市场影响力,除了打造独特品牌以外,还要建立新媒体宣传推广平台,推动乡村旅游示范建设。
         3.2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利益的有效分配
         农村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其核心目的之一便是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使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对此当地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民生利益建设,防止与民争利的情况出现。同时对投资的资本比例进行限制,允许农民个体或者合作社参与到旅游资源开发中,使当地居民的收入得到提升和保障。
         3.3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长期以来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薄弱,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机制还不够系统,服务的质量、管理的水平以及卫生状况都需要提高,所以政府应该发挥职能,将资源整合以及调配,健全乡村旅游管理机制,制定乡村旅游行业的标准规范管理,完善居住条件,提供安全愉快的旅游环境,以致力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加强人才的吸纳与培养,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乡村旅游要想更健康和更持久的发展,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人才进行引进和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是的乡村旅游的到更好更科学更合理的发展。
         3.4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乡村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就失去的消费的动力。乡村旅游是依赖于乡村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旅游产业。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一定要做到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科学筹谋,典型引路,确保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风景,避免了“千村一面”的发展。
结束语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势必要朝着高质量的目标前行,而进行制度创新、采取科学规划、加强人才培养、深化产业融合、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等措施将有效改变乡村旅游现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使其朝着绿色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进而以良好的综合效益促进乡村地区社会建设,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段雯晓.乡村振兴背景下洛阳山地旅游业发展路径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9):107-108.
[2]岳瑞波,谭丹.中观经济背景下的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9(09):82-87.
[3]何燊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32+34.
[4]廖四顺.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研究——以韩国长水郡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8,25(08):87-90.
[5]张莞.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南充市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6):78-84.
[6]乡村旅游发展应立足乡村本色[N].李志刚.中国旅游报.2018-03-16(002)
[7]党的十九大代表话“三农”[J].中国粮食经济.2017(11)
[8]“三农”工作总纲领谋篇布局农业农村现代化[J].吉林农业.2017( 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