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学徒制是目前的一种新型有效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能够加深校企两方的合作深度,在合作共赢的模式下提高职业院校毕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以及就业的工作质量。在传统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出现了人才滞留、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等问题,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就能很好的解决传统模式中发生的问题。在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职业院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名单后就表明职业院校的现代学徒制也正式的进入启动阶段。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和特点
(一)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内涵概要
按照现阶段的发展来看,职业院校的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学校与企业两个点联合招生、双方共同合作、教书育人、用多元参考多种评价机制等模式为教学基础;把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现代学徒模式的培养核心;根据学校与企业双方的教学标准以及工作标准来共同设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让学校和企业单位共同聘用相应的指导教师作为师资队伍,以此队伍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力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改进了传统学徒制度的弊端,改变了从前学生面临的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知识跟工作相分离的局面。现代学徒制度的正式运行,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次重要革新与里程碑。
(二)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点
1、招生招工一体化
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第一特点就是招生招工一体化。在招生时,就要先明确招收学生作为学徒的身份,并在一开始就签订学生、学校及合作企业单位这三方面的合同协议。在招生时就明确好学生未来的学习单位以及学习内容,从而保障学生、学校、工作单位等三方面的各类权益。
2、企业单位的角色转换
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明确学生的身份——是学校与企业这两大主体单位共同合作的育人模式,并且企业单位也需要明确自己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的角色转换,企业将从传统的“人才使用”方彻底的转化为与学校为一体的“共同教育”方。这样的模式中,也能在减少企业预算的同时为企业储存长远的技术型专业人才。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合作共赢。
3、校企双方共同的师资队伍
在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中,由于育人是学校和工作企业的双方合作,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需要两方共同出资,两组不同的专业人才共同教育。这样一来,能够让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合作,在合作共赢的模式中,让双方双向锻炼、合纵连横,横向讨论联合技术研发,达到丰富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经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师傅们的“双师”素养和教学能力。
4、构建共融的课程体系
就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模式来看,学生的课程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构建了学校与企业融汇共通的相应课程体系。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的开发出以企业单位工作为基础与导向的针对性课程项目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将知识与工作结合,构建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校企共融的课程体系。
二、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性
(一)国际教育背景的大趋势发展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直接表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力水平。放眼国际,在其他许多经济发展超前的国家,不仅率先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并且还将这一发展模式制定推到了超前的水平。总的来说,如今的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开展不仅能够协调与融合就业体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使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门槛降低,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极大程度降低了失业率。也正因为其便利及共赢的模式,这些发展方向也成为了大势所趋。从各个国家的发展运行证明来看,这种双元性、互利互惠的合作共赢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完成了发展前的心理预期,取得了低投入高质量的发展成果。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不应求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技术发展中,这样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最缺的就是这类劳动技术型人才。并且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一对一岗位对应型的人才培育模式,如此一来,学生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是按照未来岗位中的身体素养以及专业技术出发,这样才能最直接、有针对性地体现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从而将人才源源不断的送往相对应的工作岗位。现代学徒制弥补了传统学徒制中学徒水平直接与带队师父水平挂钩,造成人才与工作性质不符合的影响。现代学徒制模式会按照切实生产需要来提供相应的学员岗位,严格控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以及人才输送的工作港口。
(三)让学生在就业前有适应的过渡阶段
就目前来看,现代学徒制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享受着一个预就业的待遇。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合作单位里表现良好,就有持续工作的可能。毕竟,每个企业在自己培训出来的学员与外部应聘来的学员之中,肯定更加倾向于选择自己带出来的学生。就算最后没有留在原先的岗位工作,现代学徒制还是能够帮助学生从校园知识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到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模式,为学生铺平了走上未来工作的道路,为两者间架起了一道衔接的桥梁。
三、对职业院校如何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预估
(一)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共同教学
(二)学院与企业综合管理
因为现代学徒制学习模式中,学生特殊的双重身份性质——学校的学生以及工作单位的学徒。这样一来,他们肩上就有两个使命,除了好好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加强自己的工作技能水平。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本身的两种角色的特殊性进行综合管理。既要保留学校的考核制度和考核评定也要保证企业的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为了综合管理地更好实现,学生要与学校、企业单位之间都签署好符合自己角色的合同,在合同的约束下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为是学校和企业的制度共同遵守,所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要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综合管理。
(三)双师育人模式
既然上面提到了学校与企业综合管理,在学生的教学上也必须满足此等要求。学校与单位企业都必须各自选出专业优质人才,组成双师育人团队。让院校的教师担当学生的学校导师,企业里的师傅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两类教师交替教学,互相渗透,两者完美结合,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东西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最后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四)提升人才的培育力度
为企业培育出人才,并留下人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所以企业要做好自己的角色转换,加大对人才的培育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过程以及考核评价等等都要基于学生的工作岗位。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设置上必须加大培养力度,高度重视,实现双证融合,产教融通的最基本途径,也是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现如今,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虽然,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度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人民教育意识的提升,我国会在这条道路中不断进步,努力前行,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发展的道路中,不断的挖掘自身的特点,从而真正地走上属于我国自己本土发展的最适合的特色道路,为企业的发展输送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活力,为祖国的明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武智,傅伟.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5).
[2]杨劲松.高职院校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8).
[3]刘媛媛,匡瑛.中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反思[J].江苏教育,20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