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的造林绿化工作中,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造林绿化工作的发展,提高了造林绿化的水平。在我国造林绿化工作大形势发展的背景下,仍然存在着一些小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针对于造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对多功能林业在城郊造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造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林业;造林绿化;发展;理念
多功能林业就是在区分不同区域森林的主导功能和一般功能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正确选择功能利用,并在不危及其他生态系统的条件下,合理保护、不断提升和持续利用客观存在的林木和林地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所有功能,最大限度地持久发挥林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1.牢固树立多功能林业发展理念
1.1森林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丰富林副产品供给、弥补粮食能源不足、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迅速增长,城郊林业的主导功能是发挥林木的景观效益,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城郊林业景观效益,忽视林业固有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思想,同时要兼顾发挥城郊林业休闲、娱乐、环境保护、教育等多种功能。在造林绿化过程中要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与营造纪念林等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城郊林业的建设当中。
1.2树立可持续经营理念,制定城郊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城郊地区是连接城区与周边农村的重要地区,也是将来城市扩展的重要地区,因此城郊林业必须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将城市发展、城区绿化与城郊林业统筹考虑。在城郊林业中长期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经营理念,杜绝短期行为———前面造林绿化,后面毁林建房。同时,城郊林业规划要与失地农民安置与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适当增加经济林、用材林的种植面积,不但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假日休闲场地,而且即使将来城市市区向外扩展,也能在新的市区中间留有一块具有乡村特点的园林景观。
1.3 制定优惠政策,激励社会各界投资城郊造林绿化
各级政府在开展城郊林业建设中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和投资城郊林业建设。在土地利用方面,要明确为林业用地,即使在城市扩展过程中,也不允许随意征用,改变土地用途;在权属方面,要明确土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可以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开展林业经营活动;在经营利用方面,要求承包经营者严格按照城郊林业规划进行;在资金方面,政府要按照规划设计的预算全额投资;在人员安置方面,除给失地农民兑现租地费用外,还要将失地农民纳入当地社会保险范畴,解除农民失地的后顾之忧。
1.4 积极发展社区林业,吸纳当地农民参与,促进持续增收
在开展城郊林业建设中,不要过度追求造林绿化的统一标准,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林业,并将当地的农民吸纳进来,开展造林绿化。当地农民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多年,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吸纳当地农民参与造林绿化,不仅可以让农民群众通过劳动取得报酬,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
2.造林方法
2.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
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2.2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2.3选择造林最佳时间: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过3月(桉树可推迟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冬末即已开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保证造林质,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宜。栽树天气要选阴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间以及刮大风天,均不宜种树。、
3.森林经营措施进行优化,保证效益最大化
3.1科学选择绿化树种。
科学选择绿化树种是城郊林业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城郊林业建设中首先要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其次应点缀适当数量的外来树种。在盐碱地绿化方面,主要选择柽柳、枸杞、小美旱杨、柳树、紫穗槐等当地适生的耐盐碱树种;在沙荒地绿化方面,主要选择杨树、柳树、杨柴、花棒等树种;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可以选择耐寒、耐旱的树种。引进外来树种时,首先要科学开展引种驯化,切忌将没有经过驯化的树种直接用于造林绿化。
3.2地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造林绿化后,要及时落实产权,在保证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拍卖、承包等形式将绿化成果的经营、管护责任落实到个人、集体或公司,并且按照国家规定核发林权证。
3.3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结束语:
营造林工作的开展情况主要是通过营造林作业质量来衡量的。在营造林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无论是营造林作业设计、实施,还是完工后的抚育管理,以保证营林质量。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并落实到位,大力扶持营造林工作,保障营造林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二月.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2018(3).
[2]张瑜.林业工程监理在造林绿化中的作用与地位分析[J].现代园艺,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