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和一般的混凝土有着一定意义上的区别,尤其是在浇筑量和体积上区别很大。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浇筑量以及体积都很小,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体积和直径都是超过了一米以上。因此,在此基础上,不但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级和强度进行重视,还需要对于其相关其他性能做好要求,从而确保各个施工细节的质量都符合要求。本文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
1、容易产生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体积相对较大,造成裂缝出现的概率也随之增高,逐步成为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严格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加强管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由于混凝土在体积增大之后,会受到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则内部水化热累积的情况也越发明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进行放热,如果无法有效的进行保湿操作,很容易产生温差效应。相比传统的普通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控制裂缝的过程中要求更高,如果裂缝破坏较为严重,无法有效的对其进行修复,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施工工艺复杂。
现场施工环境较为复杂,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养护温度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保证混凝土搅拌、振捣等各个工序的施工细节,另外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以及材料种类的多样化,也导致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更高。
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做好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做好材料的合理控制,并且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从材料质量角度,在施工前,需要根据相关要求做好混凝土的搅拌工作,确保其和施工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相符合。比如,在柱形混凝土实际的调整当中,尽量将水泥用量减少,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砂石的应用,和现场实际施工状况结合对外加剂配比进行有效调整,从而为混凝土强度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于混凝土温度控制中,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定期进行浇水处理,保证混凝土温度能够保持在相应合理的范围当中,同时还可以对完成配置的混凝土,使其处于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这样才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将混凝土裂缝问题降低。
2、做好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多是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加水混合而成的,故这种混合的比例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区分的。一般的混凝土用于建筑时,都要先经历一段时间的测试,这种测试是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抗压性和稳定性的。所以说,混凝土前期的测试阶段,就可以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配比调和混凝土,然后进行对比,综合选取最适合的混凝土配合比,这样才能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3、做好温度控制。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次数相对比较高,但同时其也会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产生裂缝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对施工环境温度进行控制,并且需要选择水热化程度比较低的水泥材料,才能满足大体积混凝土在强度方面的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减水剂可以使水泥量逐渐降低,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材料产生的影响。
使用粉煤灰材料,对混凝土的水灰比进行控制,并对含水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对于混凝土自身的可泵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还需要将混凝土温度控制作为施工的关键。例如,骨料中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避免因为太阳的长时间照射,影响骨料性能发挥。为了保证混凝土温度可以保持恒定的状态,需要对混凝土浇筑方式加强注意,只有采取分层方式进行浇筑,才能利于混凝土热度挥发,避免造成其它材料的浪费。但是在浇灌时,毛石整体体积会影响材料的作用发挥,需要对毛石体积进行控制,避免毛石体积占用其他材料的空间。
4、做好搅拌及浇筑过程。
混凝土的形成过程中,搅拌和浇筑两道工艺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保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要在其搅拌过程中添加一些特殊的材料。而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过程肯定是比小体积混凝土复杂,搅拌时间也更长,每一种材料的投放时间也要把控得更加严格。所以说,针对混凝土的搅拌过程我们也要十分重视。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就是将各类材料按配比添加以及充分将其搅拌后将混凝土浇筑成型的过程,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直接影响后续混凝土的使用,更是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阶段。在混凝土浇筑时,只有之前浇筑的混凝土还未完全凝固时便立即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两层混凝土才能够更好地融合,相互之间也更加牢靠,浇筑出的混凝土也更加厚重、结实。
5、控制好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前,需要将模板当中的所有杂物及时的清理,防止对后期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混凝土温度不能小于五度。在浇筑中需要按照实际要求,应用推移的方式或者分层连续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对浇筑过程合理控制,降低施工缝的出现,以此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稳定性。浇筑厚度也需要合理的控制,一般确保其在400mm 左右,层间的间隔时间不能太长,尽可能在上部混凝土完成初凝的时候,将层间的牢固程度加大。如果因为外界因素对其影响,使得混凝土层间的间隔时间太长,大于初凝时间,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进行应对。为了将混凝土自身的密实程度增加,在完成浇筑之后需要及时的振捣处理,在卸料位置和坡脚位置需要进行振捣棒的布置,同时按照混凝土浇筑面积的增大来对振捣棒位置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此来对整体的浇筑面进行振捣处理。振捣棒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深入到下层的混凝土当中,保证层之间的结合较为牢固。除此之外,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当中,需要将模板两侧的混凝土进行泌水处理,并且采用相关设备对水及时排出。
6、做好混凝土养护。
一定要注意加强高强度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完成浇筑振捣之后,通过土工布进行覆盖,加强洒水,依照湿度、风力、外界温度等特点合理的对洒水量和水质进行控制,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确保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获得一个较好的环境。在操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压实工作,可以使用专用的设备,其次需要注意加强保湿和涂刷涂料的使用,避免水分快速蒸发,另外还需要注意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状态进行监测,可以进行温度监测点的设置,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差,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温度控制。
三、结语
总之,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来讲,在实际的开展中通常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确保施工质量以及安全和进度符合要求,就需要针对其实际的施工特点,强化全面分析和有效把握,从而将准备工作合理落实,对各个施工阶段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加强相关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以此降低施工当中相关问题的减少,确保工程施工整体质量很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斌.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04).
[2]何其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四川水泥,2020(03).
[3]陈健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
[4]常周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述[J].四川水泥,2020(02).
[5]原伟彬,王盈盈.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