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相关单位必须明确该技术在应用中的重点要点,并结合相关施工情况来排查优化在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足,及时对其进行改善优化,充分保证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价值和作用的实现。基于此,下文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1 高支模施工技术定义及概述
模板高度大于4米的模板支架都属于高支模,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根据要求和具体情况来合理设置纵向、水平和竖直支撑点,同时当支架高度大于8米,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支撑体系的强化设置,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在现阶段对于建筑美观性要求日益增加,需不断拔高相关建筑标准,完全依据既定技术要求来完成相关支模和混凝土浇筑建设,杜绝遗留任何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
2 高支模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方案与实际不符
工程建设离不开良好的高支模工程技术,而运用这项技术有着巨大的危险性,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如果施工过程中,技术不强、专业不精,则很容易出现危险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只有良好专业的施工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品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施工效果,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是关键点,技术不到位,程序不合理,就很容易使模板支架失去平稳性,最终造成倒塌事故,由此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不匹配,没有全面设计好施工方案,没有对现场进行的设计,现场勘查不到位,施工方案针对性不强。
2.2 施工方法不合理,容易出现沉降
高支模板施工过程中,整体施工方法不得当,施工效果不好,很容易出现问题。进行模板搭拆作业过程中,不能严格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不科学,很容易出现支撑杆位置有误或不规范、支模架基础沉降不均匀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施工的效果,也为后序建设埋下了隐患。导致这种问题的成因是,相关技术人员不了解施工情况,没有完全理解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交底工作没有说明,另外,一部分人的思想意识不到位,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相关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没有掌握具体作业方法和流程,施工不标准、不规范。
3 高支模施工技术及施工要求
3.1 高支模搭设施工顺序
高支模搭设施工顺序一般如下:根据地面条件做好竖向立杆作业→搭建扫地杆→计算好纵横向水平杆→确保实现剪刀撑→可调顶托支座安装→梁或板底主龙骨→安装次龙骨→安装梁板模板等。只有全面遵循严格的施工顺序,才能保证建设安全,为下一步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立杆支设
高支撑模板作业主要使用各种管材进行施工,其中,立杆支撑是最为主要的环节,需要严格计算位置,在节省材料的同时,还要保证安全稳定。为了保证稳固,一般情况下,需要选择平整的地方做为立杆基础,可以在底部设置厚度50mm 的木垫板。扣件是让各立杆连接在一起的重要部分,进行连接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他的接头一定要实现对接连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稳定;如果遇到相邻两立柱对接接头,那么,则不允许在同一步内,不同步 2个相邻接头竖直方向一定得保证错开,形成一定的距离,一般要大于 500mm,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 1/3。立杆上部顶托螺杆伸出钢管小于 300mm,下部底座螺杆外露钢管小于 200mm,要精心进行安装,确保上下同心,避免出现上下段钢管立柱错开的情况。
3.3 水平杆搭设
水平杆搭设要保证高度一致,便于模板搭建,进行架体施工时,一定要做好连续施工,保证纵、横向扫地杆和水平杆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平方向;进行扣件连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立杆的距离,全面做好设计与分配,纵向扫地杆需要使用直角扣件做好连接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 处的立杆上做好连接固定,横向扫地杆需要使用直角扣件做好连接固定,一般连接位置是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立杆部分。
要拉开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间距,根据施工现场,做好平均分配,保证相同的步距,为了保证稳定性,可以在每步距位置设纵横向水平拉杆,实现整体性稳定。施工中,要严格技术标准,避免出现模板支撑架直接搭设在外架体系上,更不能和落地外架连接。
3.4 剪刀撑设置
为了全面保证整体稳定性,需要做好剪刀撑作业,高支模架四周需要进行有效的连接,由下至上设立竖向连续剪刀撑,实现稳定作用,技术标准是,中间每隔 4.5m 在纵横向加设竖向连续剪刀撑;梁下第一步水平杆、扫地杆设水平剪刀撑,为了保证稳定,还要在较高支模架沿竖向4.5m加一道剪刀撑;竖向剪刀撑和地面要有45°夹角,这样,就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固。进行连接时,一般是在相交处使用旋转扣件连接。
3.5 外连加固设置
一般情况下,利用高支模架水平拉杆双管箍柱的办法,做好外部坚固,作业时,可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距楼地面 1m 和梁下 1m 及中间每隔2m 处,把支模架同邻近框柱用直角扣件拉连,全面做好加固作业,使各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性;对水平拉杆的处理,主要是水平拉杆端部与柱、墙板结构件进行连接,形成抱紧顶牢的状态,确保架构更加严密。梁柱板墙支撑架需要依次进行连接,这样,就能够在整体上实现一致性,为后序工作提供稳定的保障。
3.6 材料选择与相关要求
施工材料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支模架杆件主要是采用外径3号钢管,要全面保证强度与硬度,再采取碗扣式或扣件式的方法,对各管材进行连接,使管材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体,施工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作业方式选择施工方法,便于搭建与拆除。扣件式支模架要严格选择使用各种扣件,保证各部位连接紧密,施工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作业,保证各扣件拧紧,一般扭力矩在 45~60N·m 内,统一设置对接扣件开口,通常为了施工方便,朝上或朝内均可。钢板壁厚≥5mm,梁板是 16mm 的多层板,楞方木截面的大小是 50mm×100mm,主龙骨 48.3mm×3.5m 钢管。
3.7 混凝土施工
模板施工作业中,最为主要的是混凝土浇筑施工,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时间顺序,保证施工整体进行,要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根据不同的作业点做好施工设计,确保顺序合理科学。施工前,需要全面做好混凝土浇筑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实现各作业点的整体安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证质量控制。进行高支模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现场,做好施工方案审定,一般情况下,墙柱混凝土和梁板混凝土需要分开浇筑,当墙柱混凝土强度达到 70%后,再做好梁板混凝土浇筑作业。严格把握好各技术要点,确保工程建设品质达标,墙柱混凝土需要进行分层浇筑,一般情况下,各层浇筑厚度500mm,要严格施工顺序,确保上层混凝土达到凝结标准后,才能做好下层混凝土施工。柱混凝土需要做好2次浇筑,避免一次性完成,全面保证凝结强度。梁和板混凝土可以同时做好浇筑,梁的各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小于400mm;施工过程中,要全面保证施工整体安全,避免各工种的聚焦,容易出现局部超载偏心,导致安全责任事故。
3.8 高支模拆除
通常,拆除遵循最先支的杆后拆、最后支的杆先拆,为了保证安全,还需要自上往下及先拆非承重构件、后拆承重构件的原则,这样,就能够保证效果与安全,严格顺序与方法,避免上下同时作业,出现危险事故,对于面积较大的区域,需要做好标段划分,保证各区段划分合理,进行分段拆除高差小于2步。要在混凝土凝结后进行拆除,一般混凝土强度 1.0MPa 以上时拆除,才能确保表面及棱角的完整;混凝土悬臂构件、跨度超过8m的混凝土梁、板构件的底模需要全面达到 100%强度再进行拆除,确保整体安全稳固。
结语: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技术,只有全面保证施工技术水平,才能实现安全施工目标,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科学设计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做好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推动工程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朱其宏.关于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2):150-151.
[2]高玉中,王晓群.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J].中国标准化,2019(1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