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我国水产养殖工作在不断进行发展和改革,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水产养殖工作也需要提高装备和信息化。在水产养殖发展中,相关设备和技术辅助和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其他国家比起来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很难满足养殖市场的发展需求,所以,提高水产养殖工程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十分必要。本文也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水产养殖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水产养殖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养殖装备和信息化的进一步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装备;信息化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时间较久,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更是迅速,近几年,水产养殖业也成为了我国主要的养殖产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水产食品,同时也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水产养殖需要弥补的水产品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虽然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时间较久,但是工程装备和信息化的发展还较为落后,要想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推动水产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对水产养殖工程装备和信息化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水产养殖工程装备现状
池塘式水产养殖目前养殖时间最久的方式,在不断的发展中池塘养殖体系也得到了完善,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也变得更低,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成本也得到有效降低,水产养殖体系也得到了完善。不过池塘式水产养殖规模较小,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较少,所以在发展中进度较慢。近几年,很多地区对池塘水产养殖进行了改造,建立了给排水系统、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设施,构建了更加完整的养殖体系,提高池塘水产养殖循环利用的效率,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1]。
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就是工厂化养殖,也是应用水产设备最多的养殖方式,主要的养殖形式为全封闭养殖、半封闭养殖、露天养殖。全封闭养殖方式是基于露天养殖方式,对不同养殖对象的生长需求进行增氧、补水、调节温度,反复循环使用。半封闭式养殖方式需要对废水进行过滤和消毒,做好简单处理工作,再进行反复使用。露天养殖方式依靠开放式水流,用过的水一般不会做回收处理工作,通常一周或是两周就会进行一次换水。
为了迎合节能减排的需求,很多工厂化养殖模式也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对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设备之间的结构连接也需要有所提升,但是目前养殖设备之间缺乏关联性,设备也缺乏一定的标准性[2]。
二、水产养殖工程装备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对于工程装备的设计和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循环水产养殖设备也在逐渐迎合发展的需求,水产养殖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也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此外,我国水产养殖工程装备也需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充分发挥养殖设备的作用和价值。池塘养殖方式和工厂养殖方式之间的工作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工厂养殖方式也可以建立立体生产模式,对废水进行过滤再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池塘养殖方式也可以利用工厂养殖设备,节省养殖人员时间,提高养殖工作效率。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水产养殖设备也在不断改进,在满足时代发展的前提下,结合水产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建立高效养殖方式,结合信息化技术,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
三、水产养殖信息技术分类
(一)知识挖掘技术
知识挖掘方式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查阅书籍文献、总结成功案例等方式,工作人员需要对信息进行编辑和整理,利用信息挖掘技术获取其中和水产养殖相关的知识。知识挖掘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将信息进行量化,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应用时可以提高信息利用率,进而提高水产养殖信息化[3]。
(二)传感网络技术
水产养殖传感网络技术的面对对象主要有两类:水环境参数,鱼类及其行为参数。水产养殖水体中的化学元素对水产养殖对象来说具有一定敏感性,具有化学特性的传感器开发就是为了让水产养殖向集成传感方向发展,水环境参数识别是利用传感器对图像等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将水产养殖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收集,为后期的养殖工作提供理论基础。鱼类及其行为参数识别是将水产养殖中的各种鱼类的生存状态、生长过程等进行记录和跟踪,确保鱼类可以正常生活,满足水产养殖的发展需求。该过程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是利用机器视觉和数据算法对鱼类的形状和大小进行测量,鱼类如果出现任何疾病也会被及时检测到,方便工作人员针对病症进行解决,确保水产养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在水产养殖工作中的应用是指对信息化数据进行区域性获取,不过遥感技术获取的信息较为有限,对于水质和水中污染物的检测较为准确,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和地理信息相关技术进行结合,实现对水产养殖动态变化等的宏观感知。信息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对水质参数和鱼体特点进行了解,还可以及时掌握微观参数和宏观参数的变化数据,对养殖技术、养殖管理等方面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工作人员需要对这些数据做好收集、处理和应用工作,推动水产养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引进更多先进设备,提高水产养殖信息化水平[4]。
四、水产养殖信息化发展方向
水产养殖信息化目前是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对渔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信息化未来的发展也从人工获取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水产养殖环境参数变化较为多样,所以参数的处理能力需要满足发展需求,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感知,做到参数获取数字化,传感技术也需要更加智能化,提高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技术需要从范围和质量等方面进行提高,在具体应用中也更加成熟,信息化技术需要和水产养殖特点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质量,进而提高水产养殖数据的可信度。同时,信息化处理也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具体信息处理应用中,提高处理方式的时效性,解决水产养殖中的诸多问题。此外,水产养殖信息化也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管理模式也逐渐得到改进,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水产养殖工程装备与信息化的相关问题,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水产养殖工程装备和信息化工作都会不断得到提高,满足现代水产业发展的需求,提高水产养殖工作的水平。希望本文的研究也可以对水产养殖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水产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贞.浅谈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化装备现状及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4):24-25.
[2]刘碧涛,王艺颖.深海养殖装备现状及我国发展策略[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8(02):39-44.
[3]罗国芝,曹宝鑫,陈晓庆,谭洪新.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几种常用的固定膜式生物过滤器[J].渔业现代化,2018,45(01):5-11.
[4]陈晓庆.不同絮体粒径对生物絮凝-水产养殖系统中硝化作用的影响[A].中国水产学会.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水产学会:,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