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工程生态技术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11期   作者:唐玉霞
[导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园林景观工程也借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园林景观工程也借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同时为优化城市形象、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对园林工程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美观性,而是园林工程可以更好的发挥其生态作用,实现生态环保的目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园林景观工程中生态技术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说明,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意见上的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生态技术;景观设计;
         一段时间以来,为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当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后,则开始加强退耕还田以及植树造林等工作。在城市中,为更好的保障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态面貌,开始大量建设园林景观工程。这一方面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空气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将生态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工程,则可以更为明显的提高园林工程建设质量,实现城市的绿色化发展。
1.将生态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工程的重要意义
         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积极应用生态技术可以一定程度的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而园林景观中的植物也可以吸收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并转化为氧气,从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以及温室效应,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变得更为舒适且健康。由此可见,将生态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工程有利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
         另外,园林景观工程建设还可以对工业生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而绿色植物的栽植也可以实现隔绝污染物的目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气污染对人身体的损害。同时,在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大背景下,通过对生态技术的有效应用来更好地推进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也可以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重要助力。
         最后,园林绿化还可构建小型气候区,做到温湿度的科学调节,并且还可降低噪音传播分贝,净化环境。此外,绿化对城市环境美观性的提升起到了有效作用,并结合园林工程建设效果,为人们营造舒适、健康的生存空间。
2.园林景观工程中应用生态技术的具体方法
         就实现生态技术的运用路径而言,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园林景观工程中,技术人员可以主要从加强对低碳材料的使用、加强对节能技术的应用以及提高园林的生态感知力量等几方面入手,下面就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2.1 加强对低碳材料的使用
         低碳环保材料具有低耗节约的特性,常见的生态景观材料有以下3个特点:可减少、可再利用、可再生。如屋顶排水格中HDPE的排水格,相对PVC排水格就更为环保。再如,相较于不透水的硬质铺装材料,透水混凝土、土壤硬化地面、碎石铺地、植草格、透水砖、陶砖等能透水的材质,就比混凝土更为环保。相较于传统的景观材料,在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中选用这些环保材料具有优势,且成本也更为低廉。
2.2 加强对节能技术的应用
         1)植物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积极利用植被设计以及雨水花园的设计理念,要将植物生长布局情况加以考虑,并在植物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本土植物,以提高植物成活率,降低工程成本。同时,针对植物的选择,还应选择观赏性较高且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植物。注意植物之间的高矮错落搭配,进而在保障园林景观工程整体美观性的同时,也实现工程碳汇功能发挥的目的。例如,在湿地公园中可以大量种植如鸢尾这样的水生植物,在水体沿岸可以种植垂柳,以此来使水面与植物形成互动,交相辉映,既增强了园林景观工程的美观性,也实现了植物的多样性,进而吸引更多动物前来栖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2.3 加强园林的生态感知力量
         所谓加强园林的生态感知力量,就是在园林景观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植物、水体以及风等自然元素。例如,在园林中的凉亭、座椅等景观元素中,积极加入对空气引导的设计,通过空气流动来进行小气候的打造,设计人员要对当地季节风向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通过对风向的科学利用,来实现园林要素的优化布局,并最终打造出极具自然感的景观空间。
         针对太阳能的应用,可以通过对植物的科学配置来进行太阳光辐射的有效调节,利用长势茂盛的树冠来对阳光进行遮挡,从而实现降低局部气温的作用。自然水体的应用则可以加强园林景观工程水景的塑造,实现循环利用水资源,调节环境气候的目的。
3.实例分析
3.1 项目概况
    该园林景观工程为城市公园,占地面积700m2 ,公园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另一方面也要实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此,本次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加强了生态技术的应用,并实现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3.2 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本次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第一次设计方案中存在明显的植物景观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而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植物物种较为单一,且植物间的错落搭配缺乏层次性。同时,设计人员对植物的选择多是依赖名贵物种,而忽视了植物间的相互配合问题,影响了植物搭配的协调性,并最终致使整体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此原因,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认为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两点:
         首先,设计人员存在认知理念上的不足,其认为若想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就应大量增加植物种类或是植物数量,进而实现园林景观植物多样性的功能。但如此一来,就导致工程设计未能满足此前的生态性及观赏性要求。同时也影响了公园主题特征的发挥。
         其次,设计人员对选择物种的生长习性并没有清晰的认知,未能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气候环境,以及植物生长条件来进行植物的选择。由此就可能导致引进的物种出现成活率低的问题,不但浪费了工程成本,也影响了最终景观设计效果的发挥。
3.3 利用生态技术优化景观工程效果的措施
         首先,科学的进行植物的搭配。针对之前存在的植物配置不合理问题,设计人员大量查找资料,对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植物生长习性以及土壤等特征进行了明确。同时对选择的植物特征以及优势进行了详细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植物的科学选择以及配置,加强了整体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另外,技术人员还对本地区的成功案例进行了研究,积极的借鉴其他工程的成功经验,并将一些科学的植物配置方案引入于本次工程建设中,这在解决植物配置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了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效果。
     其次,为更好地加强对水体的利用,技术人员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水体质量的强化。因为水体流动过程中的自净能力较高,所以如果水体长期保持静止状态,不能流动,就会导致水体中垃圾增多,发生水体污染。鉴于此,技术人员增加了水体中的生物种类,通过对生物物种的引入,使整个公园的水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而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了水体的自净功能,提高了原有的水质质量,为景观工程打造了更为优美的水体景观。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建设过程中,科学应用生态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挥园林工程的作用,优化城市环境,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休闲娱乐提供更好的场所。故而在日后工作中,相关人员还应不断加强对生态技术的研究,以实现二者的良好结合,最终建设出更为优质的园林景观工程。
参考文献
[1]马莹.探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技术应用实践[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6)
[2]赵志瑾.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技术应用的探讨[J].科技风.2018(09)
[3]徐荟雄.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