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措施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11期   作者:马波
[导读] 国家对公路发展与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道路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

         摘要:国家对公路发展与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道路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公路建设项目的规模与数量不断扩大,公路工程建设的使用质量与建设效率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为有效提升公路的运营安全与稳定,工程参建单位应将规范建设的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构建动态、高效的质量监督机制,从源头把控工程风险,提升公路建设各项成本的利用质效。在此基础上,结合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水库还建公路的实际情况,面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现场管理不到位、成本控制不合理、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工程队伍应在质量创新监督理念的指导下,科学规划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公路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
         关键词:现场管理;进度控制;动态监督
         工程质量监督综合管控工作内容相对复杂、管理周期长、技术难度高,因此,为保证管理目标的全面、有效落实,监督管理与技术人员等不仅需要从设计规划阶段出发,规范技术交底、施工技术控制、现场管理与整体质量检测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各项建设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协调不同项目施工建设的目标与进度,降低工程建设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贯彻现代施工安全管理理念,保证阶段性工程任务的有效落实,为公路交通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夯实基础。
         一、当前阶段影响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整体质量的主要问题
         1、工程质量与安全管控理念滞后
         在开展公路建设项目时,部分工程队伍更注重进度管理与质量控制,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不全面,工程衔接存在问题,不利于质量、安全监督目标的落实。公路建设要求的逐步提升,复杂的工程环境使得工程风险性增强,提升了工程设计规划、实际建设与质量管理的难度。公路工程建设过程涉及多个施工环节,每个工序之间都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对公路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部分工程队伍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管控部门,管理规范难以落实到实处,一旦发生工程风险问题,反馈与处理效率相对较低,不仅影响了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质效,同时,对工程影响因素控制力度不足,也使得设计变更频次增加,导致复工、返工等问题,增加了施工成本,降低了公路建设的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工程管理与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存在不依照施工规范进行作业的行为,工程建设安全隐患威胁大,容易引发火灾、机械伤害、电力事故等安全问题,需要工程单位予以重视。
         2、监督责任划分不明确,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公路工程整体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工程规模大、技术应用形式复杂,为保证建设进度,部分单位会选择将工程设置为多个标段的方法,组织不同施工单位同时开展施工建设。在进行质量监督工作时,由于参建方多,划分方式多,所以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出现混乱现象,整个管理过程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此同时,由于管理制度、质量监督细则、技术应用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使得施工责任的划分难度大,管理权责不明确,在实际工程管理阶段,存在监督漏洞。信息时代,工程监督单位应合理引进现代技术对道路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信息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然而,现阶段,部分管理单位信息建设基础薄弱,对信息平台的功能利用不合理,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影响了道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水平。
    3、道路施工技术应用存在问题
         目前,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道路建设技术应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出现质量问题。现阶段,常见的技术应用问题包括:首先,道路路面出现裂缝、塌陷、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如道路工程施工在冬季进行,由于温度应力的影响,道路内部与路面温度差过大,导致路基结构不稳,路面出现变形、裂缝情况,不仅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带来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需要进行返工,降低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其次,公路建设环境复杂,路基压实度、抗剪性能等达不到技术标准。道路建设工程中主要采用分层填筑的方法建设路基,然后进行碾压、振捣、压实等处理,增强路基的压实度。然而部门施工单位为保证工程进度,采用一次性填充的方式开展路基建设,然后多次进行碾压,使得路基内部的压实度与表层压实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受雨水、积雪、冻害、车辆超载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坍塌、沉降、裂缝问题,对道路建设与运营管理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整体成本控制的难度较大
         项目工程建设造价的控制是在保证道路施工综合质量的基础上的,因此,质量管理是工程监督的重要基础,而造价控制是影响工程效益的关键因素。工程建设产业竞争形势日趋复杂、激烈,为保有竞争优势,部分企业选择缩短建设周期的方式,对工程成本进行管控,然而,盲目追求建设效益,使得施工规划与实际工程建设情况脱节,导致成本不必要增加,同时,也带来了质量管理风险。在工程实际建设阶段,管理人员缺乏精细化造价管控意识,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各项建设资源进行规划,导致施工成本超出预算、事后也没有对超支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缺乏有效的解决对策、造价管理混乱等问题。目前,部分管理单位逐步引进了现代财务管控平台,对各项造价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与计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造价管理的实效性。但现阶段成本核算、分析等工具没有实现全面普及,使得各环节工程计量工作对接不畅,效益价值的管理水平有待加强,阻碍了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创新发展的进程。
         5、现场施工不确定影响因素较多
    在实际工程建设阶段,由于公路项目普遍属于室外工程,容易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需要工程队伍加强现场管理,保证工程有序、高效推进。

现场工程管控的内容相对繁杂,不仅包括施工材料抽检、设备调试、人员安排等,还需要对工艺技术应用进行规范性管理,整体难度较大。以材料质量管理为例,现阶段,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主要以抽检的形式进行,对材料进场检测不严格,尤其在建材存储与运输过程中,如果现场安排不合理,对施工质量与进度的管理都会产生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过程具有连续性强和拆检困难特点,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对其他施工环节建设质量也会带来影响。如,在路基建设阶段,如果没有依照技术标准、设计规范与施工要求进行填筑,施工材料不达标,将会导致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质量标准,发生沉降、裂缝、塌陷等问题,对工程质量管理与后期养护、使用安全等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1、做好公路工程整体质量检验工作
    现阶段,公路建设项目技术管理难度增加,施工工艺应用形式更复杂,对监督、管理、技术等工程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更高。为确保质量检测的真实性、有效性,需要施工管理部门合理选择质量检测应用技术,做好试验检测,保证连续性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通过试验的方式对建设质量进行检测,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质量检测模式,工程管理人员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公路实体构造进行质量检测,通过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判定项目是否达标。在应用试验检测工程质检技术时,一方面,应合理理应建设材料,如建设地点的砂石、填料等等,借助试验检测这种有效手段,确定上述材料是否满足施工技术规定的要求,降低检测技术的应用成本;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进行试验,如激光检测、声波透射、回弹法等先进检测技术,在提升检测准确性、效率性的基础上,降低检测成本,保证工程建设任务的有效完成。
         2、强化公路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单位应平衡工程效益、建设成本、质量管理、进度控制间的关系,根据公路使用、建设要求,做好现场施工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应依照设计规划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因为即使原材料合格,施工方案可行,保障措施完备,但是如果施工工序不当,往往会使前面的努力付诸东流。当前阶段,建设材料、设备与人员安排是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在材料管理过程中,即包括成品、原材料,还需要使用一些需要加工的半成品,如预制构件、钢筋与水泥、砂浆等,管理部门应采用进场检测、抽检、施工前复检综合的方式,将质量监督的目标贯穿与采购、加工、存储、运输与使用全过程中,保证材料符合公路建设标准后,投入使用。在设备管理方面,由于公路工程的摊铺、振捣、拌合与压实等工艺需要特定的设备,因此,在施工前,应先将设备安装到指定位置上,然后进行性能、功率等技术参数的调试,保证设备在使用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提升施工质量管理的科学性。
         3、合理控制工程进度
         工程进度管理是公路建设施工管理的要点之一,为保证在预定工期内完成建设任务,首先,工程队伍应严格规范技术交底流程,结合实际情况对建设图纸进行审核,在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上,做好施工安排,加强成本管控,平衡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其次,在完成技术设计交底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审核部署工作,即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督促工程师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审核;第三,结合施工实况,对方案进行科学调整,保证设计规划的专业性、可执行性,最大限度的降低后期设计变更的频次,对工程成本、建设质量、进度控制等管工作提供支持。
         4、转变工程安全施工管控理念
    由于公路工程容易受不确定自然、管理、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质量问题、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应加强安全防护,在提高现场监督力度的同时,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在开展工程建设前,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安全管理宣传等工作,提升工程队伍的施工安全意识。在进行工程设计规划时,应进行实地勘验,结合施工场地的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检测场地位置、施工范围、运输路线、供电设备、排水设施等建设基础情况。如果处于较为复杂的施工环境,存在管道、电线、地下建筑物等,需要在做好保护工作后,依照设计方案开展工作,控制周边建设环境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影响,合理规避建设风险。
         5、依托信息化公路施工监督技术,构建动态化质量控制平台
    为有效提升公路建设质量、安全、进度与成本监督的实效性,管理单位应合理推进信息化监督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一方面。利用专业化的检测设备,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如利用工程摄影装置、回弹仪、激光扫描设备、激光测距仪等装置,提高工程监督质效;另一方面,应构建起动态化的质量控制平台,通过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物联网、远程通讯、3S技术等,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性、动态性监督。除此之外,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对大量繁杂的数据进行处理,将现场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和图纸设计、工程计划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对应的工程信息数据库,对阶段性检测、验收工作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处理,为后期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结语:公路整体建设项目是一项周期性、综合性的工程,为保证建设质量与效率,工程队伍应将监督机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加强阶段性工程管理,做好工程建的衔接工作,全面排除安全隐患问题,通过完善现场监督机制、强化安全管理、对施工问题进行针对性管控、推进工程信息化监督体系的建设等方式,对公路项目的施工、安全、成本、质量与进度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提升工程整体质效。














附件:相关图片

氧气瓶存放存在安全隐患


弃土占用河道

隧道无门禁系统

隧道没有逃生系统、通风系统

隧道初支没按设计施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