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裴艳梅 陈元景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园林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工程中的一部分,园林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对环保问题、城市生态问题的不断重视,我国现代城市的园林建设会越来越好。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城市建设,增加城市的人文情怀,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为进一步提高园林施工的工程质量,我国园林研究人员应该积极研发新技术,提高园林施工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
         引言
         园林工程的建设已经与城市化建设密不可分,有效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个背景下,提升园林施工水平,带动我国园林建设的多样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建设部门应当认识到新型技术对于园林建设的重要性,在进行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培养新人才,引进新技术,创造新理念,做好园林工程施工,切实有效地提升园林工程建设水平。本文对当前我国园林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新技术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1园林工程施工的主要特征
         1.1美观性
         园林工程是城市靓丽的风景,工程形式各有不同。园林工程施工和其它工程有很大的不同,美观性特征比较突出,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保障园林和人们审美需求相符合,这就必然要从美学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布局。设计时融入雕刻以及绘画等,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都要能够体现出美观性特点。
         1.2综合性
         园林工程施工的特征还体现在综合性上,即园林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各个设计点都需要考虑观者的视觉感受,最终实现赏心悦目的效果。园林工程施工在建材选择方面比较严格,并对电力以及水资源供应等方面有一定要求,各个方面的内容都需要设计人员综合性加以考虑,从而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
         1.3生物性
         另外,生物性也是园林工程施工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科学合理地布局植物,达到填补景物空白的目的。利用植物的多样性,构建复层植物群落,这对美化园林工程起到了良好作用。
         2园林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原则
         2.1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多样化的物种结构,奠定了我国在世界园林的地位。园林工程通过搭配不同种类植物,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加园林美观性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居住环境。为了更好地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发挥物种多样性的优势,在园林施工中,应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在总量适宜的情况下,通过合理搭配不同植物,构建现代化城市绿地系统。
         2.2注重结合自然环境
         园林施工时,要结合施工地区的气候、温度、自然环境和地理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规划。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的气候、温度、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设计园林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具体条件,优先选择乡土植物,保证植物成活率,同时,也要注意不同植物间的混合搭配,科学合理地开展园林绿化工作。
         3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3.1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技术是当前园林工程施工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新能源技术。将太阳能技术应用于园林工程中,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消耗,实现节省能源的效果。园林工程通常会使用大量照明工具,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太阳能技术通过太阳能吸收太阳光照,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照明工具使用的蓄电池中。当使用照明工具时,其会从蓄电池中获取电能,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也能够节省园林工程施工开销。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升整个工程的环保性,因而是近年来园林工程中引进的最有价值的新技术。


         3.2立体绿化技术
         立体绿化技术是指除地面绿化以外的所有其他绿化方式,如立交绿化、墙体绿化、立体花坛绿化等。立体绿化技术与地面绿化最大的不同在于,绿化种植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进行,并不是直接种植在自然土壤内,这对工作人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我国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有限,当前绿化用地无法大面积增加。因此,立体绿化成为了十分重要的绿化方式,可以在原有的绿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绿化水平。同时,具备占地少、绿化覆盖面积大、见效快等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解决地面绿化不足的问题,丰富绿化层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恢复动态平衡。
         3.3灌溉新技术
         园林施工涉及内容较多,应用技术种类较多,施工中对灌溉技术的应用需求较大。随着我国节能环保战略的实施,节约能源迫在眉睫。园林施工对水资源应用比较关键,植物种植、建筑工程施工等都需要运用水资源,因此,为节约水资源需要采用新的灌溉技术,既能满足实际园林施工对水资源的需要,又能实现良好的节约用水效果。微灌技术属于新型灌溉技术,即采用小型滴头或者喷头喷水的方式灌溉植物,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技术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喷水高压的作用下,将混合成的药剂或是废料混合喷洒,以满足植物对水和肥的营养需要,这一技术对促进植物的良好生长发挥有着积极作用。
         3.4自然雨水回收技术
         加强雨水收集、雨水滞留、利用雨水资源是园林新技术的主要课题.经过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施工技术研究,可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执行雨水回收策略。如通过园林人工湖泊和蓄水池的建立,有效吸引附近的雨水资源,并联合灌溉系统实现对园林日常工作的帮助;利用树木植物的栽种和多级排水结构形成有效的自然生态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利用植物对雨水的阻挡和吸收,减少雨水资源的浪费和对地表的污染。新技术可结合多项雨水收集利用,实现吸引、吸收、过滤、蓄水、使用等系统功能,促进园林工程的生态性发展。
         3.5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一般由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植被种植层3层构成。蓄水层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尤其是在降雨量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将雨水储存起来,蓄水层的高度通常在100~250mm之间,实际的具体高度应该根据园林工程所处位置的气候环境决定。树皮覆盖层可以起到维持土壤湿度,防止土壤表层出现板结的情况,而且可以促进微生物生长。植被种植层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水土,植被的选择应该根据园林工程当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特征以及土层厚度决定。
         3.6园林边坡防护技术
         边坡是园林工程常见的施工内容,自然流水产生的堤岸边坡和人工景观堆砌的边坡都是新技术应用的对象。通常,边坡防护技术可从专业工程和生态角度考虑。首先,从工程领域进行分析,施工人员要收集边坡附近的水源、岩体等自然条件,以此完成对边坡高度和角度的设计,并结合工程力学的计算,适当增强边坡自有的坚固稳定性能以及采用额外支护工作进行防护。其次,从生态绿化方面考虑,作为园林的一部分,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提供的抓地力实现对边坡的稳定控制,如此,就需要考虑植物根系的性能状态、边坡的土壤和岩层条件以及降水和流水的作用等因素,适当改良边坡土壤与植物共同形成较为牢固的整体,满足边坡稳固及园林的绿化要求。
         结语
         成功的园林景观,需要设计方和施工方的共同努力,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加入新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掌握相关理念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得随意更改施工方案,如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可以联系设计人员,待设计人员拿出解决方案时再施工。面对园林建设中应用新技术所显现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求更好的提高园林建设中的绿化效果,打造现代城市的新面貌。
         参考文献
         [1]涂怡婷.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2):239.
         [2]司广超,高晏利.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19(24):177.
         [3]崔行坤,房雪婷.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23.
         [4]李阿丽.新时期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实践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1):74-75.
         [5]马建新,刘静.园林施工新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02):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