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作为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迎来了顺势起飞的浪潮,不仅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而且吸纳了不可计数的劳动人口就业。但在肯定建筑业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快速扩张所带来的质量管理问题,倘若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本文将就此问题介绍现状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肉眼可见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倘若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不仅会对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甚至还会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在当下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是在施工之初就做好相应的质量安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时刻贯彻保证工程质量的准则,做好相关的质量保障准备,施工之后的验收环节要重点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出并且积极解决,也就是说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从工程施工之初到结束要一直注意,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很容易对总体的工程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要求不仅要有住房,而且要住的更好,因此,建筑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引起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尽管如此,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建筑安全事故依然充斥在人们耳边,严重打击了民众对建筑行业的信任,因此,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关系行业能否继续发展的现实问题。下面将详细介绍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关于质量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
1.1企业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企业虽然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盈利不是企业的唯一追求,许多企业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把工程建设与交付看做是一次性买卖,只要工程最终交付到用户手中就再也不管了,后续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不闻不问,这样不仅是目光短浅,只看到短期利益的表现,而且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出于压缩建筑成本,最大程度提高利润的考虑,许多企业并不重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极力削减质量管理工作的资金预算,不仅没有建立健全的质检机构,有的甚至凑不齐一支完整的质量管理团队,即便有,也很少能够理顺质检人员工作职责,更不要说许多企业连最基本的质量检测设备都没有,质检技术长期落后,而且频繁调动质检岗位,无法形成一贯连续有效地质检工作。加之企业又轻视对于基层质检工作的检查巡视,使得质检工作人员常常糊弄工作,严重影响了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1.2企业对工程进度盲目追求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许许多多的部门共同配合,精雕细琢才能最终达到预定的项目水平,建筑工程自有其符合客观规律的建设周期。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盈利,不去静下心来打磨工程质量来赢取口碑,而是盲目的追求工程进度的不断加快,把完成工程的速度当做指导工程建设的第一指标,正所谓上行下效,企业制定了这样的战略,一线工作人员自然不敢怠慢,只好夜以继日的工作。的确,工程项目的进度大大加快了,可由此产生的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高强度的工作使施工者陷入极度的疲劳当中没法保证工作质量,盲目地追求速度也相应的对质量的统一管理进行了忽略,更有甚者,不惜偷工减料甚至谎报数据,最终酿成一个又一个严重的安全事故。
1.3企业忽视施工细节,采取粗放管理
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作,尽管看上去似乎没有那么高端,但实际上是很精密的过程,需要管理者运用十分精细的质量管理才保证工程达到预期目标,可许多企业却缺乏耐心,只是把注意施工细节看做是口号而不实际应用,采取粗放的管理方法导致产生了许多细节上的隐患,可能最终就会慢慢演变成为大问题。
2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改善办法
近年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明显提高,整个建筑行业都成为资本活跃角逐的战场,一方面大量资本的注入有效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可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发展无序化、恶性竞争、偷工减料等问题,严重的束缚了行业发展,也威胁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及早的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2.1把质量把控贯穿施工全过程
在工程项目确定之初要因地制宜做好设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也要保证质量安全工作,施工结束后及时再回头进行质量检测,这是每一个建筑施工单位最基本的质量管理工作流程。企业要提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首先就要制定质量管理的制度流程以及检测标准,增派专门的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组建质量管理团队,确保施工方案被严格落实,确保施工设计能够尽量符合,确保生产要素的齐备,确保施工问题的及时排查解决。其次就是要建立由具有专业资质人员组成的质量检测部门,负责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行业标准对施工活动和建筑质量做出评估和建议,做到施工过程中及时不断地修正。
2.2建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责任分配机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有四类人员参与,分别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生产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宏观管理者,负责整个项目中各部门协调运作,高效完成工程进度,是整个项目当中绝对的管理者,自然也要分担最大的生产责任,如果出现各部门沟通不畅,工程进度耽误落后或者其他工程重大问题,项目经理首先就要承担责任,接受问责。项目技术负责人是整个工程项目各项技术指标运行的检测者,要负责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单位的指挥,技术设备的调配管理,施工技术的把关。如果出现技术不合格,施工设备的无故损坏,施工技术指标存在与预期的明显差距,就要被处罚。而施工生产人员主要是指身处施工第一线的建筑工人以及班组领导,负责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要确保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工作,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以及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把管理层的要求体现在工程当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遵守相关规定,造成施工单位的损失,那么就要受到处罚。而质量监督人员顾名思义负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在质量安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指导施工作业,确保不出现质量问题,倘若工程出现了安全事故或者质量问题,质量监督人员就脱不了干系,应当受到惩处。只有明晰了各施工单位的责任问题,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互相推诿带来的工程效率低下等问题。
2.3做好工程材料准备,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优质工程材料的选择供应,如果只有先进的施工技术而没有优质的材料,最终的工程结果只能是徒有华丽的外表,内部质量是经不起时间和用户考验的。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没有充足的工程材料,工程开展就无从谈起。同时没有优质、安全的材料供应保障,工程质量也是无稽之谈。某种意义上讲,建筑工程就是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因此可以说,能够确保工程材料的安全、可靠,那么工程质量就确保了一半。企业在实际开展项目施工中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对供应的工程材料做好监测验收,确保工程材料的每一部分都与样品所呈现的技术指标相同,绝对不能在强度、外观、数量等重大指标上出现误差,出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追溯厂商。其次要强化科学使用工程材料的意识,杜绝一线施工人员对施工材料的错误使用以及过度浪费。
3总结
在许多行业面临发展瓶颈期的时候,建筑行业也要及时反思下一步发展的方向,粗放的工作管理对应着较低的工程要求,在当下消费者期望越来越高,标准也来越挑剔的情况下,只有做好质量管理,做好工程的打磨、沉淀,才能收获用户的信任。
【参考文献】
[1]于浩.探析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对策[J].价值工程,2019,38(33):67-69.
[2]孙荣荣.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8):31-32.
[3]于海涛.基于流程化视角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