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监理是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咨询服务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责任主体之一,决定着建筑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施工效益。现代化市场环境下的建筑监理是指,某些具备工程监理资格的单位应建设单位委托,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质量、投资成本、施工效益进行监督控制,确保建筑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本文对市场环境下建筑监理误区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相应应对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误区;应对办法
一、建筑监理介绍
自 1988 年国务院决定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实施建设监理制度以来,明确规定我国的监理制度分为政府监理和社会监理两种类型。所谓政府监理是指建设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工业、交通等部门设置的专门建设监理管理机构,或指定的相应机构,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和部门的建设监理工作,是强制性的监理。社会监理是指符合《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条件而经批准成立的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理。业主与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以后,才能对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进行监理。因此说监理单位对于建设项目监理任务的取得是委托性的。政府监理规定工程项目必须监理,这是强制性的。
推行工程监理制度,是工程建设方面一项新的重大改革。其宗旨是利用具有建设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发挥其专业特长,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更好的服务。作为监理工作实施的主体即监理人员,其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如今市场环境下建筑监理误区分析
1.当成质检员的误区
人们普遍认为,监理师就是质检员,两者只是称谓的不同罢了,工作实质别无两样。这样的认识是大错特错,只是外行不负责任的猜测和乱下定义。如果真是这样,则没必要赋予2个不同的名称,可以统一称为监理或改口直呼监理师为质检员。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监理师与质检人员存在本质的区别——作为监理工程师,开展工作时的公正性、公开性更强,且监督管理的范围更大;作为质检员,是在质量验收阶段对建筑质量进行检验的。一般情况下,质检员进行初步的质检,监理师针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进行第二次更为全面的检验,再一次确定建筑项目的建设质量合格。
2.监理权力并不大误区
较多的监理企业只提供单一的监理服务,虽然政府一直在努力鼓励监理企业承包更多类型的业务内容,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归口繁多、互设门槛等都不利于监理企业的全面发展。监理服务的收费便宜也使得监理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培养优秀的监理人才。除此之外,监理经费并不受监理的管理,监理工作与施工材料的购买也互不干扰,材料管理的难度也就变得较为复杂,从而形成了有监却没人“理”的混乱局面。没有投资的控制权就不会有真正的行使权力,施工单位也就不会服从监理单位的管理,而监理单位还处于建筑项目的承包方与施工方的中间位置,部分合同的条款因为这些原因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履行和贯彻。
3.误认为监理入行门槛低误区
在施工的现场,常常会发生以下的情况:频繁更换监理人员,造成相关的监理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施工的前期是行使职责的监理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毫无征兆地离开了,而接管工作的即是新面孔。经调查分析后认为,大多数离职的人员都是由于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其监理的工作,迫于无奈被强制的调离。虽然人员变换过快,但是也未出现过紧缺的断层,大多是老员工还没走,新的工作人员已报到。上述情况给其他参建人员造成了错觉——从事监理的人员数量足,但人多并不等于能力强的,人多不等于人才就多。
三、应对办法
1.强化建筑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
建筑监理单位的资质是硬件,想要维持好建筑市场秩序,就必须先从建筑监理单位的资质入手,强化单位内部资质管理。作为施行建筑监管的主体,监理单位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质问题,唯有其实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才能真正成为监理行业的独立法人实体。对于那些暂时不能独立的监理单位,可以采取合并改组的方式,使其真正成为独立的监理法人实体。监理单位的合并改组工作绝非易事,国家相关机关需完善有关监理单位监管资质的法规,而对国有监理单位的改革工作,也要有序地稳步进行,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之真正成为职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自负盈亏、政企分开的市场主体。
2.明确监理定位
工程监理企业必须进一步树立市场竞争观念、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扩大经营规模。我们要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依照设计合同实施工程监理。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业主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咨询服务。监理单位要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监理实际上是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延伸,也就是说,监理应该为业主服务,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帮助业主管理好工程项目。只有监理的服务水平提高了,才能受到业主的认可,监理的地位才能提高。
3.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监理队伍
加强企业运行成本的投入,有计划地做好员工深造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待遇,努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懂法律、经济、善经营管理、精通技术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使业主真正感受到专业管理企业的实力。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获取所需资源,掌握重要技术,创造低价成本,开拓新市场,而这些方面主要来自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是企业源源发展的动力。因此,监理企业应制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稳定人才。而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他们应该具备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知识,又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既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又具备信息搜集、加工处理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经济评价和风险分析能力。
4.做好工程进度控制及准入制度
结合施工具体情况,监理与承包人共同编制总体施工计划。及时召开工地会议,会议通报本月工程质量、进度、施工安全等情况,提出需要监理、业主方面解决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另外,目前,行业发展的瓶颈越来越明显——真正的注册监理工程师人才短缺。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管理技术服务行业,作为一个称职的监理人,专业技术是必备的行业技能。为了弥补实际运用过程中监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欠缺,监理部门应加强内部管理,带动监理人员多层次、多渠道地更新技能,积极学习新工艺,内外兼修。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筑监理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坚守“创新助绩效,改革促发展”的原则,主动接受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灵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并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同时,还要严格遵照合同的规定,严格对员工的管理,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积极创造利于员工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湛莉.对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24):370.
[2]王悦萍.工程建设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6):2033.
[3]张娜.浅析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J].名城绘,2018,000 (003):P.680-680.
[4]王亚奎.浅析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门窗,2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