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机械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建筑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机械设备是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的根本保证,只有机械设备能够满足建筑建设需要,才能够保证工程的工作质量符合安全标准。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施工企业和项目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工程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为因素
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在工程机械管理中,作业员是关键的环节。作业员包括很多种,包括操作手、生产组织、指挥、管理等人员。无论哪些工种的作业员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导致了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的作业员违规操作,表现在,缺乏安全常识,不了解操作规则和程序。在发生事故以后,不能及时反映,对事故处理不及时。有的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只顾满足冒险心理,不按要求来操作。还有的作业员粗心,工作的时候很随意,影响对机械的安全操作。等到事故发生后,还不主动承认错误,寻找原因,推卸自身责任,这都是不负责的表现,作业人员一定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一些环节的关键点要有预见能力。这种作业员都是不合格的。
1.2机械设备因素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设备的技术、安装、配件、材料的使用等等都会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影响。设备在工程机械的安全中占主要位置。很多事故的发生都在机械设备的操作上面。
首先,不安全的设备设计给施工安全带来威胁。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有的工厂生产的设备不符合标准,还有的工厂可能技术水平有限,资金不充足,在施工设备的技术上不够精进,生产的设备也是有缺陷的。所以工程项目在采购设备的时候要谨慎小心,要选择大品牌的设备生产厂家,这样对施工安全也是一种保障。
其次,不合格的设备配件存在安全隐患。一台工程机械设备上面有很多零部件,但是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缺一不可的,一个部件存在不安全因素,则会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转,甚至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比如,一个螺丝钉的松懈,可能导致部件散落,设备无法运转,还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配件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设备运转之前也要仔细检查,以免事故的发生。
最后,工程机械使用的材料不合格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比如劣质油料的使用对机械的损害是相当大的,比如不合格的钢丝绳,可能在使用时断裂,这也是很危险的。所以机械材料使用也要选择恰当。
1.3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大多比较严峻,很多都是在高温、严寒、坡道的环境下作业。很多工程施工在夜间,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夜间施工照明度不够,交通复杂,这些都容易造成设备事故和人员的安全事故。因此,机械操作人员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遇到问题时,机制冷静处理。
2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很多的建设单位不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不按流程办事,有的工程负责人还拖欠工人的工资和工程款,这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也没用得到保障。在工程施工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工程施工的核心,我们国家时时都在强调安全问题,要加强安全意识。因此,工程施工也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将责任分散到个人。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规范工程施工的程序和对施工顺利进行的保障。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工程机械的管理,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来制定管理制度。
2.2加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人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近些年来,建筑工地安全事故的发生屡见不鲜。建筑施工的机械大部分是大型机械,一旦这些机械发生事故,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所以,我们要首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对机械的操作一定要严格培训,必须坚持持证上岗,以保证安全操作。大型机械除了要操作熟练,也要有专业的维修人员。在施工现场,一定有相应的设备维修人员,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及时修理,以免发生事故。施工人员除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要有安全意识和专业的施工技术,要了解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如何正当处理临时发生的状况。同时,管理者不能为了缩短工期,减轻任务,就强令操作人员在机械有故障或恶劣的天气的情况下冒险作业,这是相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
2.3提高施工机械设备自身安全
施工企业要实行岗位责任制,针对不同的机械要有特定的人员来操作,要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保养、修理。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制度和章程进行操作。在施工之前,先检查机械是否正常,施工后再检查机械有没有损坏,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修理机械的人员不能违章修理,一定要先检查相关要素,不能盲目拆卸,要了解机械故障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如果发现机械缺少安全设置或安全设置已失效,一定停止机械使用。机械上面的安全标志一定要醒目,不能随意撕毁,在施工时,要有安全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以及发生意外是如何采取紧急措施。要根据设备报废制定报废计划,不能使用报废及淘汰设备。
2.4加强机械使用环境的保护
工程机械的停放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的要求,机械停放的环境要合理安全,停放的位置要合适,机械停放空间一定足够,不能太狭小。如果是晚上,要有照明装置。机械使用的环境要注意防火、防电、防水。不同的季节对机械的影响不同,要对机械进行季节性和恶劣天气的检查,比如冬季,温度很低,机械内部的液体集结在一起,可能对机械启动有影响,比如下酸雨,会腐蚀机械外表,使它生锈。这些现象我们都要尽量避免。
2.5做好现场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
建筑企业公司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遵循相应的标准。应该派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人员来负责机械设备每日的日常维修的工作,根据机械设备的不同的工作量来确定“每日维修”或“按阶段维修”,确保机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修复。还需要记录和组织相应的材料,如安全技术,安全管理责任,维护,检查,移交登记,数据管理等。对于一些重要的机器设备,针对其维护应当定责,如果一旦出现问题,直接给予负责人一些相应的处罚。如果发现超负荷的机械设备或者是磨损程度高的机械设备,应当及时的对其进行报废,杜绝此类情况的出现。在一些大型的施工现场,有很多的高难度作业,比如起重作业,对此类危险性较高的机械设备,在维护和保养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政府规定进行检修,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结语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通过完善的机械设备安装管理及后期使用维护,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状态。面对工程项目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一些不足,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保证工程项目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的质量,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侯恩敏,何世雄.浅谈建筑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27):184-185.
[2]王颖.工程机械化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37.
[3]姜捷捷.建筑机械安全与设计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