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急诊救治流程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所有患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专项急诊救治流程,观察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救治有效率高达95.45%;其平均接诊时间为(16.43±3.15)min、分诊时间为(0.62±0.34)min、心电监护时间为(4.26±1.37)min、静脉采血时间为(3.65±2.03)min;且治疗后未见相关并发症(0.00%)。结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给予急诊救治流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诊救治流程;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病情变化迅速,因此采取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十分关键,基于此,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急诊救治流程,特抽取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展开针对性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所有患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专项急诊救治流程,观察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包括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39.46±11.97)岁;发病就诊时间1~7d,平均时间(3.14±0.26)d。所有患者均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1]中的诊断方案,其符合意思病例标准时即进行隔离治疗,随后展开进一步诊断,并确诊疾病。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隔离治疗,排除存在严重心脏功能疾病者、恶性肿瘤、其他传染性疾病者、相关药物禁忌者、认知、行为、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1)制定统一的隔离标准:患者存在干咳、乏力、发热等症状;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患者满足上述要求后,本着对个人,对家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均主动至我院就诊。(2)所有患者及医护人员均需佩戴口罩,入院初期需登记完善个人信息,完成预检分诊初筛,根据“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我院建立医疗救治专家小组,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所有医护人员均需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诊救治流程培训、个人二级培训、三级防护穿脱培训等,提前采购、调用、储备了相应的口罩、药品、防护服等医疗物资。(3)患者入院后,需完善以下检查:血细胞分析、如果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下降等,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胸片或肺部CT,若见磨玻璃样改变,需进一步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查,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即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确诊疾病后,需针对患者进行隔离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平喘等,若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哮喘等,需及时给予有氧治疗,且需结合患者既往病史,积极治疗其基础疾病,从而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救治有效率,若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消失,未见咳嗽、发热等症状,病毒感染完全根除,体温正常,即为显效。若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咳嗽、发热等症状基本缓解,体温正常,即为有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即为无效。
记录患者平均接诊时间、分诊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急诊救治效果分析
22例患者应用临床急诊救治流程后,其急诊救治有效率高达95.45%;其平均接诊时间为(16.43±3.15)min、分诊时间为(0.62±0.34)min、心电监护时间为(4.26±1.37)min、静脉采血时间为(3.65±2.03)min,详见表1。
![](/userUpload/1(83260).png)
2.2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前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治疗后为0.00%,由此可见,应用临床急诊救治流程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威胁,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userUpload/2(43944).png)
3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顾名思义,即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而引发的肺炎,通常发病初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多见于发热、全身无力、咳痰等感冒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将逐渐出现呼吸困难[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其中以飞沫传染最具危险性,虽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少数危重患者有较高的几率导致死亡,因此采取一种有效的就诊救治流程,尽早控制病情变化十分重要[3]。本次研究发现,应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针对性急诊救治流程,能够有效提升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效果,针对其传染性强的特点,加强早期隔离治疗,并制定统一的急救流程,措施患者尽早接受治疗,遏制其病情扩散,并通过血细胞分析、如果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下降等检测,有效检出其相关并发症的威胁,指导患者接受最佳的对症治疗措施[4]。另外,在急诊救治过程中,还需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轻度症状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后,主要给予肺炎抗菌药物,如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等,有效控制病情[5]。针对重症患者,需给予经验性抗微生物药物,有效治疗其病原体,待病情控制理想,由新型冠状病毒救治小组进行专项治疗,持续治疗至病情恢复,出院后居家隔离14d以上,从而预防再次感染[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急诊救治流程具有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给予急诊救治流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晨, 董艳彬, 康健,等. 无症状新冠肺炎合并急性脑梗死一例报道[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04):513-514.
[2]修晓萍, 杨旭, 张菊,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科护士压力调查分析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5):10-13.
[3]张建成, 江华, 邓磊,等. 重症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代谢支持与营养治疗的建议[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00):E011-E011.
[4]北京医学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路径(第二版)[J]. 2020.
[5]周毅武, 何彦琪, 蒋臻,等. 新冠肺炎流行期发热门诊管理模式探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04):498-502.
[6]李国雷, 谭国梁, 刘远,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普外急腹症的中西医防治策略[J]. 中国医师杂志, 2020, 22(00):E001-E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