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期   作者:丁晓琳
[导读] 目的 深入探究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深入探究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冰冻病理诊断,术后还要进行相应的石蜡病理检查,在石蜡病理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术中冰冻病理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本次研究的冰冻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5%,深入分析,其与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结果相近,两种方式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方法在检查患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患者的组织学形态也能清晰展示出来,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工作中。
        关键词:术中冰冻病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价值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在当前的临床乳腺肿瘤诊治中较为常见,患者经常会表现出乳头有肿块、乳头溢液等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手术治疗成为了当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术中冰冻病理的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出患者的疾病状况,为后续的相关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对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80例患者尽心给研究,所有选取的患者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深入分析,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5-59岁,平均年龄在(45.12±2.89)岁;乳头溢液25例,合并浆液性溢液26例,合并乳腺肿块29例;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本次研究的患者纳入标准为:符合相关的手术标准;可顺利完成诊断或相应的手术治疗;无其他合并性疾病。
1.2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进行诊断,术后进行石蜡病理检查,以检测冰冻病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首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需要医护人员在患者的乳腺区切除相应的病理,并将其送往病理科进行冰冻病理切片检查。在此过程中,相关的诊断检查人员主要是将标本放置相应的冰冻切片机中,病理切片的温度应保持在零下20℃左右,而且还需利用浓度为95%的乙醇和纯乙醚配合混合液,并将切片放置在混合液中固定一定的时间,进行HE染色操作后需要利用中性的树胶进行切片的封片,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情况[1]。除此之外,术后石蜡病理检查需要相关的诊断检查人员对病理进行固定、脱水以及石蜡包埋等一系列的处理,在完成相熟相应处理后即可对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然后对病理切片进行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情况。在完成术中冰冻病理和术后石蜡病理的检查后,需要以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的结果为依据,判断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准确性。
1.3评价指标
观察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以及各项组织学形态。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且当P<0.05时,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分析诊断的准确性
术后石蜡病理检查中诊断出72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4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患者为非典型性乳头状肿瘤,诊断准确性为95%,两种诊断方式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 比较80例患者术中和术后的诊断结果[n(%)]

2.2组织学形态分析
通过对这80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的深入分析,被确诊的7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都在子导管内扩张,而且肿瘤和导管壁之间可见明显的缝隙情况,一些部位还出现了纤维化的情况,无法剥离开。详细观察病理切片,一些患者的切片结果显示出明显的树状结构,也就是患者的上皮细胞增生在了血管部位;而且还发现7例患者出现了假浸润的情况,肿瘤周围的纤维组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硬化情况。除此之外,在分析诊断结果时还发现有5例患者出现了大汗腺化生的情况,体内细胞体积明显增加。
        3讨论
就现阶段而言,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已经成为了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入分析发现,此类疾病中上皮细胞层的变化经常会使其出现不同种类的临床表现,乳房肿块、乳房溢液的情况更是经常出现。但是,就当前国内的诊断治疗工作而言,学术界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尤其是对于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更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我国学者曾经在相关的临床著作中提到[2],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方法开始广泛应用到了乳腺疾病的切除手术中,但是由于诊断操作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一旦在固定、脱水以及染色等环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最终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将无法得到保障;另外一些专家认为,在乳腺手术中利用乳管镜以及术中病理检查进行辅助性的诊断治疗,可帮助医师一次性完成乳腺切除手术,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迅速性就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术后石蜡病理检查为基准,得出了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的准确性在95%,且诊断疾病情况与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基本相符,这就说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与临床基本相符,可以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手术工作提供诊断支持,而且也能为手术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资料依据。
综上所述,利用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疾病情况,深入了解其组织形态,诊断价值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刘露露.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3):96-98.
[2]杨成.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DPN)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8):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