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的智慧建造过程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莹
[导读] 装配式建筑在BIM技术的推动下得到快速的发展

         摘要:装配式建筑在BIM技术的推动下得到快速的发展,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仅是局部应用,推动装配式建筑向智慧化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背景下,本文以BIM技术为核心集成其他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及时获取项目相关信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流转,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应用使人类特有的感知、记忆、知识、智慧融入于装配式建筑中,推动装配式建筑向智慧、精益发展。
         关键字: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
         1相关的论述
         装配式建筑的智慧建造初始起源于智慧城市,在当前阶段,我们还没有对智慧建造这一理论有统一的定论,不过,可以通过智慧城市理解智慧建造的含义,智慧城市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广泛收集到建筑生产周期之内的所有建筑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信息孤岛效应,使相关的建筑信息在建筑项目相关参与方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装配式建筑主要指的是将预制的建筑构件直接运输到项目的施工现场,通过特定的构件连接方式所形成的建筑,相比较传统的建筑物而言,建筑的连接方式以及建筑物的稳定性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由于BIM技术自身具有可视化强、协调性好的特点,就BIM技术而言,是一个强大的数据库信息系统,通过BIM技术可以使得建筑项目不同的参与方之间实时共享这些建筑信息。所以,将BIM信息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具有很大优势。在本篇文章中,以BIM技术为主要核心,并且集成了三维激光扫描、物联网技术等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生产中,与此同时,通过相关的技术可以广泛收集装配式建筑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满足建筑项目各个参与方的相关信息要求。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2.1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阶段
         对于普通的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方式来讲,主要是设计人员通过二维的平面来表达设计师自身的建筑设计理念,然而,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仅为简单的点、线、面。并且,对建筑设计师只可以通过简单的二维图纸想象出装配式建筑的具体构件尺寸、建筑中的预留洞口以及钢筋的布置情况,如果在建筑物的设计中采用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建筑设计图纸出现错误,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也会出现尺寸偏差,致使建筑施工现场装配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在当前阶段,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可以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工作提供新的发展思路。通过BIM技术将建筑、结构、机电以及内部装饰各个不同的建筑专业技术连接起来,基于信息化平台上建立信息化建筑模型,在各个专业的BIM建筑模型完工以后,可以通过系统的连接、工作集成、服务器的方式将建筑不同专业的模型进行有效的连接,放在同一个BIM建筑模型当中。接下来,运用BIM技术中的碰撞检查的方式检查建筑中不同专业的各个碰撞点,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通过所发现的碰撞点查询,将具体的细节图片进行放大定位,从而便于设计师找出设计的错误点进行改正。除此之外,为了达到精益化的设计目的,可以将内装前置到前期的设计阶段,在内装设计完成以后,可以将内装设计的模型直接导入到设计信息中心,在完成样板间的虚拟设计以后,还需要将进行可沉浸式体验,最终让设计人员体验自身的设计成果。
         2.2装配式建筑的生产阶段
         以往传统的预制构件的生产加工是通过二维图纸完成的,并且通过设计人员所提供的二维图纸进行设计的交底。另外,预制构件的生产人员会依据所提供的构件生产图纸加工以及生产预制构件。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无法保证预制构件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与此同时,也无法有效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如果采用基于BIM技术的设计方式进行预制构件的技术交底工作,可以使用三维立体的方式向预制构件的生产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可以向预制构件的生产人员直观的展现所设计的成果。通过BIM技术,从不同的方向观看预制构件的设计效果。

三维可视化的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可以帮助预制构件的生产人员及时地查询到预制构件的相关信息。目前,设计人员主要使用的设计软件有CAD、REVIT等等,设计人员所使用的这些软件,具有良好的信息携带能力,还具有很好的二次开发能力。通过软件的二次开发,可以将建筑设计成果及时的转化为数字化的生产单,并且,也可以将这些数字化的生产单直接传输到预制构件的生产厂家进行生产。当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完成生产以后,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以及人工检查的方式对所生产的预制构件进行检查,对预制构件的尺寸和质量进行检验。对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管理人员来说,可以通过手持的阅读器或者扫描设备及时的更改预制构件的状态。除此之外,在生产管理信息中心也会显示预制构件的具体状态,例如已经完成、未完成生产、生产中等等。通过BIM信息技术还可以有效的追踪预制构件的质量。另外,还能够通过预制构件的信息后台管理中心查询预制构件的质量情况以及质量检查人员信息等等。当装配式预制构件完成生产以后,对于预制构件的运输车辆信息进行系统录入,此时,在预制构件生产管理中心中的信息状态步进到运输中,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来说,也可以通过BIM信息平台及时的了解预制构件的生产以及运输情况,从而可以根据BIM信息平台所提供的这些信息及时的安排预制构件的装配施工工作。
         2.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现场施工装配阶段
         预制构件的装配式阶段是最为重要的施工阶段,同时也是建筑设计转化为建筑实体的阶段。针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业主以及施工单位来说,关注的重点在于装配式建筑物的装配质量。通过BIM技术,可以为装配式建筑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质量保证。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是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施工进度进行项目施工。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按照月、季度、年的方式记录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进度以及安排后续的施工计划。然而,如果采用BIM技术控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度,可以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施工,并且通过比较不同施工方案的优缺点优化施工方案。运用BIM技术可以将具体的施工进度直接导入软件当中,并且与预制构件进行连接,在三维的空间上增加时间的维度,从而可以构成一个4D的BIM空间。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技术交底,可以使用动画的形式向预制构件的生产人员展示模拟效果。从而通过这种展现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方便设计人员以及预制构件的生产人员及时的发展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当生产的预制构件进入施工现场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人员可以使用阅读器或者手机的移动客户端进行预制构件的检测接收。在后台的数据库当中,可以及时的修改预制构件的信息状态。当预制构件完成现场装配施工以后,对于现场的装配式施工技术人员来说,可以通过移动端来查看预制构件的装配安装情况,同时,预制构件的查看信息就会及时的发送到后台和检测人员的移动端,对于预制构件质量检测人员来说,可以实现对于预制构件的检测,完成对预制构件的验收。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建筑信息化有助于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实现建筑项目信息的互联互通,将信息及时反馈到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平台,项目完成后该平台中所留存的底层数据源便是该项目完整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深入挖掘数据了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便形成知识,以点的知识连成线最后形成面这便是智慧,因此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深入挖掘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能力,国家通过挖掘项目数据整合行业资源辅助建设智慧楼宇、智慧小区等从而逐步实现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朱记伟,蒋雅丽,翟曌,赵钦.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BIM领域研究对比[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02):113-120.
         [2]迎接建企CIO时代的到来——记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杨宝明的演讲[J].中国建设信息,2010(16):28-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