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方法进行分析,为后期检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该次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食物中毒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86例食物中毒患者中,其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感染为主,所占据的构成比分别是31.40%c、22.09%c、18.60%,而表皮葡萄菌、不动杆菌所占据的构成比比较小,检出率较低,分别是5.81%c、1.16%c。结论:食物中毒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重要影响,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与真菌,为缓解食物中毒现象,基层疾控中心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做好采样与检验工作,提髙检出率,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基层疾控中心;检验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test at basic CDC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est methods of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in primary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test.Methods: In this study, 86 patients with food poisoning admitted from March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Among the 86 cases of food poisoning patients,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mainly gram-positive bacteria,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fungal infec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ratio was 31.40% C, 22.09% C and 18.60%, while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Graptococcus epidermidis and acinetobacter acinetobacter wa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5.81% C and 1.16% C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people's health food poisoning,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of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including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fungi, to alleviate the phenomenon of food poisoning,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t grassroots level still need in daily work completes the sampling and inspection work, increases detection rate, reduc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poisoning.
Key words: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Grass-roots DISEASE control centers;inspection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86例食物中毒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4例,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年龄(42.45±1.16)岁。
1.2方法
1.2.1做好准备工作
①基层疾控中心需要在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之后及时建立食物中毒检验计划,并做好材料与样品的收集工作,与此同时需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包括对仪器设备检查、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等[[]]。②需按照近几年该地区食物中毒病原菌出现的频率进行材料准备,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③需要不定期地组织检验人员补充检验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最基本的要求,还需要不断加强检验人员对新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学习,提高自身检验水平。
1.2.2现场调查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之后检验人员需进行现场调查,对中毒患者的症状、可能出现的病原菌、可疑食物进行了解,还需及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引起中毒事件的病原菌与重点样品进行初步判断。
1.2.3样品采集
检验人员需要对剩余的食物、中毒者的呕吐物、肛拭子等样品进行收集,假如在现场没有剩余物品或者中毒者未出现呕吐现象,则需要对餐具等用品加以收集,及时对中毒者的静脉血样采集,假如培养结果呈现阴性,需要对其多个部位进行重复采集,其中在采样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避免出现杂菌的感染。
1.2.4检验方式
①增菌,主要是将剩余的食物或者中毒者的呕吐物进行培养,并涂抹于平板之上;②优势菌,需对液体样品进行图片处理,如样品为固体则需要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处理之后进行涂片,还需革兰染色,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分析与观察,对染色的反应、数量、形态进行记录,判断细菌的种类;③分离培养,在分离培养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GB/T4789-2003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如出现分离效果不明显的现象,需要利用血浆凝固酶平板进行分离;④生化试验,利用数码法实现对细菌的检验,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系统、A RI细菌鉴定系统等[[]]。
1.3观察指标
对100例中毒者的致病菌种类进行分析与记录。
2结果
2.1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检验,在该次研究的86例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检测中,最为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与真菌感染,所占据的构成比分别是31.40%c、22.09%c、18.60%,而表皮葡萄菌、不动杆菌所占据的构成比比较小,分别是5.81%c、1.16%c,详细数据见表1。
表 1 86例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检测分析
.png)
2.2病原菌检出率分析
86例中毒患者中总计采集986份样本,其中,361份肛拭子和呕吐物,检出率73.96%;289份剩余食物,检出率21.80%;336份餐具涂抹物,检出率3.06%,详情见表2。
表 2 病原菌检出率分析
.png)
3讨论
最近几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出现了较大改变,不同地区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食物中毒事件,并且食品安全问题慢慢受到人们的充分关注。在属性方面,食物中毒事件作为一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由于食物卫生问题引发的急性中毒,可以分为化学污染、细菌性以及动植物毒素性三类食物中毒,按照有关数据统计和分析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所占比例最高,大于一半。在另外角度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出现和食品安全具有直接联系,具有范围广与危害性大的特点,基层疾控中心作为主要的检验单位,需做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非常必要。由整体角度上看,目前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检测还未有统一标准,较多基层疾控中心通常根据中毒患者的症状表现予以分析,但在检验时,由于受到现场检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发检验速度变慢,检出率不高的情况出现,为临床诊断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不断探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十分必要。检验时,检验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传统上通常选择分离鉴定法检验,此种方法的准确率较高,但检测周期相对较长,最近几年,伴随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不同类型的鉴定仪和培养基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多数研究显示:全新的核酸扩增技术效果较理想,借助显色培养基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但费用较高,所以,此次研究中,除了对一些不能分离的样本予以显色培养基培养,还在根本上使检测周期明显缩短,把一定数量样本制备为混合样,借助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进行筛选,随后借助显色培养予以分离处理,选择升华试验鉴定细菌。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根据检验,在该次研究的86例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检测中,最为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与真菌感染,所占据的构成比分别是31.40%c、22.09%c、18.60%,而表皮葡萄菌、不动杆菌所占据的构成比比较小,分别是5.81%c、1.16%c;86例中毒患者中总计采集986份样本,其中,361份肛拭子和呕吐物,检出率73.96%;289份剩余食物,检出率21.80%;336份餐具涂抹物,检出率3.06%。
结论
总而言之,食物中毒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致病菌有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等,为了缓解食物中毒现象,基层疾控中心应需做好采样和检验工作,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使食物中毒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减少。
参考文献
[1]陆锦莉,王晓燕.基层疾控中心检验细菌性食物中毒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7(04):139-140.
[2]李琼,刘丽.小议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12):122-124.
[3]许杰,曲桂娟.探讨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及其分布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