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通络化瘀汤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到本院进行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的90例患者参与研究,按照单双号分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通络化瘀汤治疗,比较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1%,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6%,(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患者应用通络化瘀汤治疗后,肿胀情况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由此可见,通络化瘀汤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通络化瘀汤;乳腺癌;上肢肿胀;临床效果
近些年来,乳腺癌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最常规的一种方法为手术治疗,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最多,但是许多患者术后出现了上肢肿胀的并发症,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痛苦[1]。为此,我们将通络化瘀汤应用于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肢肿胀的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到本院进行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的90例患者参与研究,按照单双号分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中女性患者年龄为35-69岁,平均年龄(51.7±3.2)岁,其中轻度水肿患者11例、中度水肿患者24例、重度水肿患者10例;观察组中女性患者年龄为32-65岁,平均年龄(50.9±3.8)岁,其中轻度水肿患者14例、中度水肿患者22例、重度水肿患者9例。患者基本资料纳入软件SPSS21.0系统发现P>0.05,无差异可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为患者提供呋塞米,20mg/次,1次/d;螺内酯,40mg/次,1次/d。治疗期间,家属或医护人员定时按摩患者的上肢,并尽量将上肢抬高。连续治疗28d。
观察组接受通络化瘀汤治疗,药方中包括:45g黄芪、30g穿山甲、20g皂角刺、15g川芎、15g赤芍、10g全当归、10g桑枝、10g路路通、10g川牛膝、10g泽泻、6g红花、6g九香虫、4g生甘草。如果患者上肢肿胀伴有皮肤暗紫,则加入15g鸡血藤;如果伴有上肢麻木,则加入15g虎杖、6g桂枝。每日煎煮1剂药方,分为三份,其中两份分为早晚两次服用,一份加入米醋煎煮后敷在肿胀部位。连续治疗28d。
1.3观察指标
根据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判定临床效果,标准如下:(1)若水肿完全消失,则为治疗效果显著;(2)若水肿有所减轻,则为治疗有效;(3)若水肿无任何改善迹象甚至加重,则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效果显著+治疗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16.0的软件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平均年龄、病程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1%,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6%,两组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患者临床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png)
3讨论
在临床上,治疗乳腺癌需要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转移情况以及判断预后效果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但是大多数乳腺癌手术都需要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该手术容易使得患者上肢淋巴回流出现堵塞的情况,进而引发上肢水肿,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影响[2]。为此,我们将通络化瘀汤应用于治疗的过程中,该药方能够有效地治疗气滞血瘀、气血不畅、水湿内停等情况,通络化瘀汤中的生黄芪能够促进血行湿化、利水退肿;红花、当归、川芎以及赤芍则能够起到祛瘀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九香虫、皂角刺和穿山甲则可以消除体内的痰湿,起到健脾渗湿的作用[3]。将这个药材结合起来,通过内服外敷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上肢肿胀的症状。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患者应用通络化瘀汤治疗后,肿胀情况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由此可见,通络化瘀汤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娅宁.温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06):634-637.
[2]张丹丹.疏肝通络方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6):701-702.
[3]王晓露,潘宇,戴虹.通络化瘀汤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56例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0):93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