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磷代谢紊乱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的术后再次 失功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的作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期   作者:1.万琴,2.王令文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分析钙磷代谢紊乱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的术后再次失功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钙磷代谢紊乱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的术后再次失功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患者共100例,根据钙磷乘积差异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是钙磷乘积 > 55 mg2 /dL2的患者,观察组是钙磷乘积≤55 mg2 /dL2 的患者。比较两组平均生存时间、术后再次失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再次失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钙磷代谢紊乱的情况下,高钙磷乘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的术后再次失功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的影响大,可导致生存时间缩短和术后再次失功率升高。
【关键词】钙磷代谢紊乱;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术后再次失功率;平均生存时间;作用
        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正在增加。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导致人类肾脏萎缩,无法维持基本功能。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血液透析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虽然大多数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效果已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认可[1]。但钙磷代谢紊乱是透析过程中非常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患者共100例,根据钙磷乘积差异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是钙磷乘积 > 55 mg2 /dL2的患者,观察组是钙磷乘积≤55 mg2 /dL2 的患者。比较两组平均生存时间、术后再次失功率,分析了钙磷代谢紊乱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的术后再次失功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的作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患者共100例,根据钙磷乘积差异分2组每组50例。
        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41-76(58.21±2.21)岁。病程2-18年,平均(12.12±2.12)年。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6 例、糖尿病 12 例、高血压 15 例、多囊肾 4例,其他3 例。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2-76(58.61±2.78)岁。病程2-18年,平均(12.25±2.14)年。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6 例、糖尿病 12 例、高血压 14 例、多囊肾 5例,其他3 例。。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大于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是钙磷乘积 > 55 mg2 /dL2的患者,观察组是钙磷乘积≤55 mg2 /dL2 的患者。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平均生存时间、术后再次失功率。
1.5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中,计数样本实施 x2统计,计量样本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x±s,个月)

2.2术后再次失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再次失功率发生率是38.00%,低于对照组的58.00%,P<0.05。
3讨论
        慢性肾脏病作为临床领域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成人慢性肾病发病率已高达10.8%(约1.2亿),并有年轻化趋势。全球肾脏疾病预后改善组织首次提出慢性肾脏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体内钙磷代谢平衡主要由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轴维持。FGF-23作为磷调节因子,抑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膜上钠磷共转运体IIa(NPT2a)的内移和降解,增加尿磷排泄,减少肾脏对无机磷的重吸收。同时,FGF-23与1P25-(OH)2D3协同形成反馈轴,抑制高磷血症。但随着终末期肾病的进展,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轴的代偿机制受损,1-α羟化酶降低,靶器官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产生抵抗,导致低钙、高磷和甲状旁腺增生肥大。此外,磷从胞内向胞外的转移速率较慢,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钙磷代谢紊乱。总体而言,出现钙磷代谢紊乱主要影响因素有透析前尿素水平高、体质量高、年龄小等,与透析、饮食、药物等因素有关。应根据上述相关因素制定临床措施,促进患者康复[2]。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再次失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高钙磷乘积可导致生存时间缩短和术后再次失功率升高,临床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的主要方法是口服磷粘合剂,磷的清除、日常饮食和用药都会影响患者的血磷控制,其中饮食控制是临床防治高磷血症的主要手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前年龄小、体质量高、尿素水平高均是高磷血症的高危因素。据分析,主要与患者饮食控制不佳有关,主要原因是患者日常饮食中磷摄入量过多,应建议患者选择低磷蛋白比饮食。同时,我国使用的主要磷粘结剂是含钙制剂,其中醋酸钙最为常见,但多数患者服药依从性差,高磷血症控制较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4]。另外,对于晚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被认为是利用扩散原理去除小分子溶质的有效方法。但透析治疗只能部分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其内分泌和代谢功能不能替代。患者因中、大分子毒素无法清除,容易出现皮肤瘙痒、蛋白质、维生素代谢紊乱等临床表现,而血液灌流可有效提高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率,这种方式也一定程度有利于纠正钙磷代谢紊乱[5]。
        综上所述,钙磷代谢紊乱的情况下,高钙磷乘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的术后再次失功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的影响大,可导致生存时间缩短和术后再次失功率升高。
       
       
       
       


参考文献:

[1]邓娜.动静脉内瘘狭窄行超高压球囊扩张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及护理经验分析[J].International Infections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2020,9(01):177-178.
[2]陈祖平,谢春眉.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在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的观察评价[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39(06):602-605.
[3]陈芳.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0):1296-1297.
[4]贺丹,葛俭俭,万梓鸣,赖其权,涂波,陈利群.钙磷代谢紊乱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40(08):1147-1150.
[5]蔡莉,林燕雨,黄杏,李洪.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7,14(07):412-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