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7月之间接受的骨科脊柱创伤患者中随机选取104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性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手术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应用效果分析
引言
针对创伤骨折临床治疗采用微创技术可减少并发症,临床治疗良好,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可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数据
从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7月之间接受的骨科脊柱创伤患者中随机选取104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性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为21~49岁,平均年龄为(29.5±5.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为22~63岁,平均年龄为(32±5.7)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对研究不产生影响(P>0.05)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于研究前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研究,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施以影像学以及血清学等辅助性检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需要予以合适的固定和制动,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其中,参照组利用传统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利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切开患者骨折处后将断裂的骨端,将患者骨骼位置完全暴露出,根据患者正常状态的肢体对患处进行修复或置换,在复位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与范围,如全麻或者局部麻醉,调整患者至合适的体位,将手术位置做抬高处理,常规消毒铺巾对患者患处和周围淤血进行清理,利用螺丝或者钢板将患处进行固定,最后将伤口逐层缝合,常规消毒、清洁、包扎。观察组利用微创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通路,予以患者微创手术治疗,其手术前的准备与麻醉方式和参照组相同,待麻醉发挥后,利用内镜观察患者受伤的具体情况和范围,并借助动力学系统对影响手术视野的物质进行清理;然后仔细观察患者骨折位置的内部状态,明确具体损伤的位置后,对其半月板、软骨等位置的受损程度进行判断再做复位处理,如患者伤口存在异物,则需利用镊子将其取出,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操作方式,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式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手术、闭合复位髓内钉以及关节镜和经皮穿针固定手术,手术完成后将伤口逐层缝合,常规消毒、清洁、包扎。两组患者在其手术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性操作原则,术后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命特征,予以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如出现异常及时向上级报告处理。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t进行组间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计量资料表示P<0.05本次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6.7±4.6)分钟,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3.76±6.9)分钟。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为(21.4±1.3)天,对照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为(34±2.1)天。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手术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为(175±18.79)毫升,对照组患者出血量为(357.3±27)毫升。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换药次数为(13±2)次,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换药次数为(27.5±3.4)次。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后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运用微创技术具有较大的价值及现实意义,尤其是相对传统技术手段,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特征。第一,术中出血量较少,创伤切口较。具体而言,在实施微创技术时是由患者患肢的外侧入手,先做切口并放入内镜,使得患者患处的实际情况可以直视,基于这样的环境条件进行创伤具体情况的观察,明确周围组织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出精准度,有效减少出血量,并且规避后期损伤;第二,微创技术整体操作较为简单快捷,术后恢复快,能够为患者节省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第三,术后安全性较高。通过前期的观察能够更为精准找到患处,并根据患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术野的清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用镊子夹出异物,及时对出血点进行包扎,防护引流条,使得患者患处能够长时间保持清洁,定期更换纱布及药物,有效避免细菌感染。
结语
近年来,交通事故、建筑工程事故等意外事件发生率越来越高,创伤骨科的患者数量也有增高趋势,以往对该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固定受伤位置,并对受损组织展开修复工作,尽快恢复健康的组织结构,另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则是开放式手术,从患处进行切开而后完成创伤修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这种方式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临床首选的治疗手段。不过,开放式手术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面积、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以及治疗时间长导致经济负担大等,在这种前提下,微创技术在骨科手术中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微创技术的核心,在于它能够以对患者最小程度的侵害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在先进设备的辅助下,定位精准,缩小创伤,减少对机体组织的伤害,既保证手术成功率又减少了患者痛苦,并加快术后恢复速度,使其尽快回归原本生活。相关文献报道,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其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手术,主要原因在于微创技术的手术过程中,视野更为清晰、术区分泌物粘连少且能更加全面地观察患处变化,根据骨骼特性为基础,对患处进行固定,使患者受伤位置及周围组织得到保护,降低疤痕出现的概率,同时还能缓解患者伤口的疼痛程度。
参考文献
[1]吴锋,叶劲,刘金全,等.开放与微创技术治疗锁骨中外1/3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9):149-151,169.
[2]吴铭洲,李荣群,周军,等.微创SuperCap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早期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32):5103-5109.
[3]马龙太.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0):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