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应激点推拿+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2018.1~2019.12期间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牵引治疗)、研究组(43例,实施牵引+应激点推拿+针刺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CASCS评分较对照组高,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基础治疗中,行应激点推拿+针刺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颈椎功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应激点推拿;针刺
椎动脉型颈椎病,指椎-基底动脉缺血引发相关症状总称,包括头痛、头晕、疼痛、恶心、视力障碍、平衡感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1]。临床研究发现,在常规牵引治疗中,采用应激点推拿+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颈椎功能。为此,本次研究选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应激点推拿+针刺治疗对其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临床2018.1~2019.12期间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临床症状诊断确诊;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35~71岁,平均(56.86±7.43)岁;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38~79岁,平均(56.97±5.43)岁;排除严重精神异常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治疗期间失访、针刺部位皮损者;组间资料相近(P>0.05);研究均经患者知情同意,且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颌枕牵引疗法治疗,持续治疗4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应激点推拿+针刺治疗:(1)应激点推拿: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以手按压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枕下肌群,出现压痛敏感且疼痛向周围放射时标记,即为应激点;斜方肌行指压、揉按、拿法;胸锁乳突肌行指腹点按、揉捏;枕下肌群行指腹按压后旋扳;全部应激点推拿完成后,以叩击手法结束推拿内容;(2)针刺:患者俯卧,取风府、双侧风池快速点刺;双侧颈百劳、双侧肩井、百会及阿是穴,直刺15~20cm,得气后留针30min,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3)治疗频率及疗程:1次/d,每周持续治疗6次(1个疗程),间隔1d后开始下一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比较组间疗效[2]:显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颈椎功能良好,随访6个月未复发;有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劳累后颈椎有疼痛感;无效:未及以上标准;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以CASC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表示,包括主观症状18分,临床体征73分,生活、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9分,满分为100分,分数高表示颈椎功能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SPSS24.0软件计算,(±s)、(%)表示计量、计数资料,t、2检验;P<0.05提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n(%)]
.png)
2.2 治疗前后CASCS评分
治疗前组间CASC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研究组CASC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CASCS评分(±s,分)
.png)
3.讨论
颈椎椎关节错位、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可刺激、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血管出现反射性收缩,出现血管痉挛、血管内径变小,最终引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相关临床症状。因此该病主要治疗目的在于刺激椎动脉扩张、恢复脑部供血。
应激点为血管血流减少而引发的缺血、血氧症状,表现出僵硬、压痛敏感、骨骼肌绷紧等症状。相关研究表示[3],对颈椎病患者应激点实施推拿治疗,可改善局部血运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而缓解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行应激点推拿+针刺治疗,结果发现其治疗有效率显著提升,且颈椎功能改善显著,考虑原因为,应激点主要为胸锁乳突肌支点与颈肩联合位置、肩胛骨内侧、天柱穴附近,对其推拿治疗,可通过痛觉刺激交感神经,以缓解椎枕部肌肉紧张、促进椎动脉血流推动、减轻椎关节以上引发的椎动脉及周围神经刺激;同时对风池、风府穴针刺,可提升脑血流量、缓解脑组织缺氧症状;百会穴可清阳,肩井穴可散结补虚,百劳穴可舒筋活络,阿是穴可改善气血运行;两种治疗方式联合运用,可缓解颈椎关节周围肌肉僵硬感,以缓解椎动脉压迫感、舒张血管平滑肌;同时可刺激交感神经,可进一步改善局部血流,缓解临床症状[4]。
综上,对颈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实施应激点推拿+针刺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颈椎功能,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高振华. 针刺推拿头颈取穴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7):99-100.
[2]沈羽思. 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7(35):3951-3954.
[3]杨金鹏, 吴福春, 朱晓娟. 激痛点针刺法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 9(19):28-30.
[4]王丽, 李佳, 韦丹,等. 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温度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 36(12):31-3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