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期   作者:于启波
[导读]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
方法:本试验的研究方法是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0月的300份样本作为本次试验的试验组,收集的2019年11月-2020年4月的300份样本为本次试验的对照组。所有样本均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研究分析,分别观察两组样本的不同样本类型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血清样本培养、非呼吸道样本、粪便样本以及呼吸道样本的检验阳性率分别为5.67%、15.67%、7%以及10.67%;对照组分别为19%、32.67%、19.33%以及29.33%;试验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标本在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提高临床上微生物检测的水平,能有效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结果;阳性率;比较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ositive rate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pecimens at different times
Yu  Qibo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lin District, Suihua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207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ositive rates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pecimens at different times.Method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test is to collect 300 samples from April 2019 to October 2019 as the test group, and 300 samples from November 2019 to April 2020 as the control group. All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the automatic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drug sensitivity analyzer,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different sample typ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s of serum sample culture, non respiratory sample, fecal sample and respiratory sample were 5.67%, 15.67%, 7% and 10.67% respectively in the test group; the positive rat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19%, 32.67%, 19.33% and 29.33%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tes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different types of samples in different time. Improving the level of microbial detection in clinica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s by clinicians,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using widely in clinical.
[Key words] microbiological test; different types of specimens; different time; results; positive rate; comparison
        随着现代人们身体素质的改变,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现代人类感染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概率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随着增长的还有病原菌种类[1]。感染性疾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或者多种疾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都一定的威胁性[2]。较为准确的进行病原菌检测是当前临床医生确定感染性疾病治疗方案的最为可靠的依据之一,因此为了避免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选择最为可靠、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是现在最为重要的话题之一[3]。当前临床上存在着标本采集不规范、送检不及时等微生物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次研究选择了2019年4月-2019年10月以及2019年11月-2020年4月的6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探讨,目的是提高临床上病原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以保证病原微生物检测质量。现将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试验的研究方法是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0月的300份样本作为本次试验的试验组,收集的2019年11月-2020年4月的300份样本为本次试验的对照组。300份试验组的样本中有105份血清样本、76份呼吸道样本、54份粪便样本、65份为非呼吸道样本;300份对照组的样本中有104份血清样本、82份为呼吸道样本、58份为粪便样本、52份为非呼吸道样本。纳入研究的600例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且本次试验中所有样本的临床资料均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研究方法
        本次试验的所有样本均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研究分析,在样本采集前收集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做详细记录,同时主治医生要对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对病情的知晓度等进行评估,根据其病情、样本选择合适的样本容器。检验医生需认真填写检查单、在样本上标明患者姓名、性别、标本类型、送检目的及时间。所有检验样本的获取操作由专业医师依据标本采集规范进行采集操作。在病理样本采集过程中遇到其他状况需在标本上进行说明或备注。对不同时段的不同类型样本的检验阳性率分布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样本的不同样本类型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情况。
        1.4医学统计学方法
        两组研究结果采用SPSS23.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试验结果的研究分析;本次试验包括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两种,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P≤0.05作为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作为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血清样本培养、非呼吸道样本、粪便样本以及呼吸道样本的检验阳性率分别为5.67%、15.67%、7%以及10.67%;对照组分别为19%、32.67%、19.33%以及29.33%;试验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样本的不同样本类型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情况[n(%)]
 
        3讨论
        随着近几年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长,发病人群、发病年龄都在不断增多和扩大,使得现阶段微生物检验成为临床检验中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4]。临床上进行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意义是为了临床医生能更好的确定患者的疾病感染类型、了解其发病的病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临床诊断、治疗的准确性[5]。目前国内微生物检查的技术、相关人员以及对样本类型的分类、检测时间等不规范化,导致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其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保证患者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本次试验选择两次不同时间段的样本进行微生物检验,试验组的血清样本培养、非呼吸道样本、粪便样本以及呼吸道样本的检验阳性率分别为5.67%、15.67%、7%以及10.67%;对照组分别为19%、32.67%、19.33%以及29.33%;试验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7]微生物检验也是存在着一定不稳定性,其研究可信度较差,主要是由于存在一些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微生物标本采集不够规范,低于每个样品被采集的可能性无法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是样本采集后的运输和保存缺乏规范性,微生物标本在收集后期需要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进行分类运送,保证微生物的活力并且避免污染;最后是被采集的患者缺乏跟临床医生的沟通,患者对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不够了解,为了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或者误诊,应加大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标本在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提高临床上微生物检测的水平,能有效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并使用。
        参考文献
[1]惠燕霞,马启明,梁晓红.医院患者病原菌感染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03):55-58.
[2]李源,陈军华.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4):2099-2101.
[3]胡海洋,陈明刚,杨业永,张雪芹.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1):224-226+251.
[4]付晓杰,王琳.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5):51-52.
[5]李光.探讨不同时段且不同类型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布情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182-183.
[6]潘斌,孙晓红.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差异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3):3299-3300.
[7]朱利芬,倪万茂,方丽娟,陈肖敏,童向民.6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浙江医学教育,2017,16(03):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