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呼吸机支持患者相关性 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期   作者:陈美鲜
[导读] 目的 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使用呼吸机支持质量患者展开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摘要:目的 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使用呼吸机支持质量患者展开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患者100例,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50例,在治疗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余下50例则将护理风险管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 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借助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展开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预防,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支持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所治疗患者病症多较为严重,且多数患者伴随存在有呼吸功能障碍症状,为帮助患者呼吸功能进行恢复,通常会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但因该治疗方式存在有一定的创伤性,在长时间治疗过程中很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以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居高[1]。我院从护理风险管理的层面出发对该部分患者进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降低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患者100例,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50例,在治疗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余下50例则将护理风险管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34—77岁间,均值为(54.12±1.29)。而观察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在33—79岁间,均值为(58.12±1.48)。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 方法
        在对对照组患者展开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干预方式都按照常规形式进行展开,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密切进行观察,及时分析是否存在有异常症状。同时,更需要做好患者口、鼻腔等部位的清洁工作,各方面护理干预均按照无菌护理流程进行展开。而观察组则需要将护理风险管理加以运用,具体护理对策如下:(1)做好手卫生管理工作。结合临床研究可知,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医护人员在日常治疗、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情况存在有一定关联。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手按照七步法进行消毒处理后才能展开对应治疗操作,且在进行不同治疗干预时同样需要先洗手再执行,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2)细化气道护理。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及时进行吸痰,且该方面护理操作需要具备多年临床经验人员进行,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以2小时为单位对患者气道清洁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对分泌物进行清理[2]。(3)细化对分泌物的管理。在进行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分泌物堵塞气管极为常见,将直接增加患者出现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则需要对气囊压力准确进行评估,及时完成对应清理工作,并清理患者鼻腔、口腔中的分泌物。(4)注重患者日常营养摄入。结合实际可知,该部分患者多伴随存在有营养不良的症状,将促使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对应护理人员则需要注重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满足机体的正常需求[3]。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需对两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与两组有关数据都借助SPSS19.0进行处理,以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检测,而计量数据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2例出现相关性肺炎,而对照组则有8例出现相关性肺炎,P=0.002,t=6.972。在机械通气时间上,观察组为(4.23±1.39)d,对照组则为(7.02±1.35)d,对比P=0.001,t=8.082。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相关性肺炎属于重症监护室病发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将对患者康复直接造成影响,促使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诱发该并发症的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且结合临床研究可知,做好日常护理干预工作,强化相关性肺炎的防范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帮助重症患者进行康复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护理风险管理属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率较高的护理管理模式,其关键在于结合患者病症具体情况,分析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并及时给与针对性预防策略,以此达到对各类并发症进行预防的目的[4-5]。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运用到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该护理干预的作用下,确实能够实现对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控制,对于帮助患者恢复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护理过程中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运用,可以降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于帮助患者恢复,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景凡力.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05):191.
        [2]侯金兰.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34(02):23.
        [3]沈筠.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呼吸机支持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探讨[J]. 心理月刊, 2019,6(12):110-110.
        [4]何春雷, 胡颖颖, 项俊之,等.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7):885-888.
        [5]陈记红, 陈小燕. ICU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作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30(01):145-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