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价值。方法:通过建立科室微信群搭建沟通平台,设计SBAR微信沟通表并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汇报与紧急情况通报中,另将微信平台运用于日常工作安排、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等方面。选择中文版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Nurse's Performance for Goal Attainment,NPGA),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现状测量表测评结果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实施微信平台护理管理后NPGA在尊重患者维度与实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决策、个性化护理措施、共情及共同参与、沟通、团队协作、团队角色等维度得分实施后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微信平台护理管理后护理服务质量现状测量表调查结果在响应性和移情性均与实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条性、保证性、可靠性等维度得分实施后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微信平台运用于儿童急诊可护理管理工作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行为目标达成度和急诊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微信;儿童急诊;护理管理
儿童急诊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主要接诊严重感染性疾病、各类儿科慢性疾病急诊危象、小儿中毒、意外伤害等急重症患儿,护理工作与患儿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所以信息沟通在儿童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1]。我国当前大部分医院均有明显的护士流失率高的现象,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不多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儿童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效率是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点。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在护理人员培训学习、延续性护理及护理管理方面的应用均有文献报道[2,]。SBAR是一种以证据为依据的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曾经被用于美国海军核潜艇在遇到紧急事件时的沟通方式,SBAR分别指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的首字母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疗系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将SBAR沟通模式运用于微信平台护理管理的研究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本文探讨以微信群作为护理管理工具并结合SBAR沟通模式进行管理,旨在为提高护理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交流质量,提供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共有病床50张,(其中Nicu15张),护理人员29人,其中男性1人,女性28人,平均年龄(26.52±5.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2人,护士10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18人,大专10人,中专0人。
1.2方法
1.2.1成立我科科室工作群 2019年7月正式建立我科室微信工作群,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均加入该群,经过科室护理人员的讨论,决定将该群命名为“儿科急诊之家”秉承共同管理、平等责任、继续教育和健康和谐的管理理念。
1.2.2成立微信群管理小组 以自愿为原则报名后再进行投票选举,根据选举结果选出群主1人与管理员2人,主要负责微信群的动态管理。保证科室微信工作群发布信息的正确性与及时性和有效率。
1.2.3建立SBAR微信沟通表 根据SBAR沟通模式要求结合我科工作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儿童急诊护理工作微信汇报沟通表”(下文称沟通表)。沟通表内容主要包括:①现状(S):病床号、患儿姓名、年龄、当前生命体征、饮食睡眠等状态、有无需要特别护理之处,紧急情况描述。②背景(B):患儿入院时间、入院诊断情况、有无过敏史、入院检查所发现的异常指标、当前的治疗方案及使用的药物,发生紧急情况的原因。③评估(A):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意识、精神状态以及床旁监护仪的数据对患儿的状态作出综合的评估。④建议(R):针对患儿情况目前已采取的护理措施,对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出现后的处理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⑤重点提醒栏:如患儿为弃婴、留守儿童、家属性格暴躁有暴力风险、已存在医疗纠纷者、患儿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费用者均需在此栏目注明。
1.2.4 制定微信群管理制度 科室内有紧急情况发生,如患儿病情突变、隐瞒病史、护患纠纷隐患、特殊疗法患者等应在交接班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接,同时要求将相关信息发送到微信群内,突发事件则发生后立在群内发布消息。所有的紧急情况及日常工作汇报在微信工作群发布均在沟通表上填写,并用手机拍照后发布到微信工作群中,对于紧急情况将现场拍照后一并发送,让科室每位护理人员均了解情况。
1.2.5 微信群功能 ①日常工作安排,每月由护理部召开护士长工作会议布置工作计划,护士长将会议PPT发送到微信群中让每位护理人员知晓本月的工作重点及质控、教学等工作计划。在科室召开工作会议时护理人员已了解大概方案,护士长只需对细节进行阐释及对个人任务进行分配即可。②日常工作及紧急情况汇报:每天交接班工作及紧急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到微信群,对于有关责任人还可以以@的形式提醒其查看信息。③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对儿童急诊专科的相关知识动态进行学习,包括新技术、新观点、最新上市的特效药品信息、儿童急诊专科指南、专家共识等等。鼓励群内成员积极搜索发现与儿童急诊科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典型案例等信息发布的微信群。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如:药疗骨干则下载用药相关软件当科室使用新药物时及时查阅检索相关药物的使用注意,不良反应监测,护理关键点,临床研究等信息发送到微信群,让护理人员共同学习。④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当科室出现有典型或罕见案例时,护士长除对交接进行严格管理外还需在群内说明此类患者的护理关键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对于并发症和风险的观察要点及预防措施,业务骨干和责任护理人员可进行必要的补充,可让全科室的护理人员共同学习。⑤质量控制管理:质量控制是护理质量的保障,科室每月均进行护理质量自查,由护士长及质控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由专人将质量自查的发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汇总,在微信群中说明问题所在,引起重视,指出要求整改之处,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责任人完成整改后将整改内容整理成文档,需要时拍下整改后照片发布到微信群以让全体群员共同学习。
1.3 评价指标
选择中文版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NPGA)[5]对实施微信平台管理前及实施后护理人员进行测评,使用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现状测量表[6]对实施微信平台管理前及实施后我可患儿家长进行测评作为评价指标。NPGA由自主决策、个性化护理措施、共情及共同参与、沟通、尊重患者、团队协作、团队角色7个维度共46个条目组成。量表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在0.702~0.955之间,重测信度0.886,内容效度0.922。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现状测量表包括有性性、响应性、保证性、可靠性和移情性5个维度共22个条目,量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68。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均采用进行描述以t检验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NPGA调查结果对比
实施微信平台护理管理后NPGA在尊重患者维度与实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决策、个性化护理措施、共情及共同参与、沟通、团队协作、团队角色等维度得分实施后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果见表1。
表1 NPGA调查结果对比(,n=29)
.png)
2.2 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现状测量表调查结果对比
实施微信平台护理管理后护理服务质量现状测量表调查结果在响应性和移情性均与实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条性、保证性、可靠性等维度得分实施后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果见表2。
表2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现状测量表调查结果对比(,n=100)
.png)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得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儿童急诊科接诊的都是急重症的患儿,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的患儿的生命健康,因此护理管理工作尤为重要[7-9]。本文将微信平台运用到儿童急诊科的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并将SBAR沟通模式引入到微信工作汇报与紧急事件通报上,国内尚未有相关文献报道。沟通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良好的医护沟通不仅可以培养友好的工作氛围,创造健康和谐的医院人为环境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本文结果显示实施微信平台护理管理后NPGA在尊重患者维度与实施前差异不显著,自主决策、个性化护理措施、共情及共同参与、沟通、团队协作、团队角色等维度得分实施后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在尊重患者方面我科一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充分理解患儿及其家长,所以在微信平台启用前后都有较高的得分,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启用微信平台并引入SBAR沟通模式后护理人员在自主决策、个性化护理措施、共情及共同参与、沟通、团队协作、团队角色等方面的得分有明显的提升。SBAR沟通模式要求护理人员熟悉患儿的入院基本情况,同时还应对患儿的现状进行评估,对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危险作一预判,给出相应的应对建议。使得护理人员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让护理人员充分参与到患者的管理中,为同事提出自己的建议,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水平,同时还可促使护理人员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扎实地专业基础知识才可对患儿的情况作正确的评估给出合理的建议,对提升护理人员整体技能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文还将微信平台运用于日常工作安排、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群内人员可就上述内容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有助于增加护理人员的参与感,促进团队协作、提升团队的凝集力。
对患儿家属的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微信平台护理管理后护理服务质量现状测量表调查结果在响应性和移情性均与实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条性、保证性、可靠性等维度得分实施后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我科一直重视护理人员的医学人文教育,患者的合理要求一般都会予以采纳,同时护理人员均会充分站在患儿及其家属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在微信平台实施前后在响应性和移情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微信管理平台启用前后均有较高的得分。而在有条性、保证性、可靠性方面,启用微信平台并使用SBAR沟通模式后使得护理人员在处理日常工作问题中条理更加清晰,同时因SBAR推动护理人员自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得患儿及其家长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信心。
我科护理队伍中大部分人员为低年资护士,但却承担了科室打扮的工作,因处于理论与临床实践能力的磨合期,大多对患儿的情况缺乏较为全面的评估和了解,特别容易忽视患儿的入院基础情况、家属情绪、患儿心理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评估,沟通技巧及工作经验都较为缺乏,在使用微信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和继续学习并引入SBAR沟通模式思维的训练下,使得护理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思维条理性及专业技术水平均有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微信平台运用于儿童急诊可护理管理工作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行为目标达成度和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护理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促进护理人员的自主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怡, 胡娟. 儿童急诊分诊标准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9):61-63.
[2]尹丽萍. “微信公众平台”在骨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4):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