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收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上均有一定表现,但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和出院时间的表现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后,可以更加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并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内科疾病,指的是患者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导致心脏肌肉缺乏血液供应从而出现坏死的情况,患者经常表现出剧烈持久的胸部疼痛,且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患者发病时,通常表现为心前区出现疼痛和憋闷,并伴有一定的延伸,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另外会出现血压、心率等方面变化,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症状。同时还有可能并发心力衰竭,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此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手段对病情进行控制[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我院采用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实际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分为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7.32±7.78岁)和实验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8.45±7.83岁)。对两组对照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全部进行临床治疗护理,此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具体包括:
1.日常护理。护理期间做好每日对患者体征数据监测,对详细信息做好记录工作,按照医嘱对患者给药,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
2.病房护理。对患者病房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定期做好清理消毒工作,保持室内通风换气良好性,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患者治疗期间舒适度。
3.健康宣教。对患者普及病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使患者了解治疗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患者对医疗工作配合程度。同时将治疗具体过程告知患者,使患者对于治疗各项环节有足够了解,加强治疗依从性。
1.2.2 实验组患者
实验组成员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主要包括:
1.建立治疗小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工作前,建立专业治疗团队,先对小组中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详细告知该类病情相关知识,提高医护工作人员对于疾病的了解,并根据病情相关情况,结合传统护理内容进行分析,将护理工作中不足之处找出并进行改善,使护理具体内容得到进一步优化。护理治疗小组在开展工作前,需要将患者治疗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话题作为主要研究话题,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需要进行循证指导工作。
2.循证指导。在对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需对患者该类患者发病过程中相关症状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循证指导,通过对既往病例以及相关文献的查找分析,通过专家组指导分析,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护理方式,并结合临床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评价,分析该方案真实可靠性以及临床实用性,治疗护理工作中所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再次提出,并确定最终治疗方案。
3.综合干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包括其实际病情发展情况、各项体征数据以及治疗过程中各项表现,结合常规护理内容作出改善;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所有患者在进行绝对卧床24h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洗漱、进餐等协助,在康复期间可以鼓励患者自主进行部分活动。康复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量过大引发的不良反应。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对潜在风险做好应对措施;做好患者饮食护理,以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流食为主,以患者胃部压力;护理中对患者介绍以往介绍治疗后康复患者具体情况,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信心,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标准
本次研究需要对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院时间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主观调查,满分100分,共分为三个等级:满意(85-100分)、一般(70-84分)和不满意(70分以下),规定总体满意度=(满意患者数+一般患者数)/总患者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出院时间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有一定表现,但实验组患者出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效果对比()
.png)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中满意14人,一般8人,不满意8人,总满意数22人,满意度为73.33%;实验组患者中满意20人,一般8人,不满意2人,总满意数28人,满意度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χ2=14.3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一种内科常见疾病,其有着致残致死率高、并发症多样性等特点,对患者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患者在出现心肌梗死后,导致收缩相关蛋白受到破坏,能量代谢出现紊乱,因此产生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引起心室舒功能异常,进而导致患者产生心力衰竭情况出现,同时由于其引发的疼痛感,极易使患者出现各类不良情绪,进行影响到实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护理工作中的依从性[2]。
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及时科学的护理工作对治疗效率能起到有效保障,常规护理工作中,主要是对患者病情进行护理,虽然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缺乏人性化关怀,从而使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无法达到对症治疗,也就无法更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在这一基础上,临床开始实施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是一种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过程中,明确审慎地将相关科研结果与患者病情进行结合并作为临床护理依据的护理方式,这一方式的实施,对护理工作专业性、医护工作针对性以及护患关系良好沟通性等方面起到了有效改善,使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得到了更好体验,并且使医护工作能达到更好的针对性,进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3]。
本次研究也证实,采用循证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在实际疗效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循证护理有着更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对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增强护理工作满意度,在临床中更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芯.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246-247.
[2]刘雪君.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循证护理要点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1):183.
[3]王荣梅.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9):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