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期   作者:卢萍
[导读] 目的:分析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入我院的220例产妇展开分析,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针对参考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而对实验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的同时,还开展了心理护理干预,围绕两组病例在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病例的妊娠结局进行最终。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得到改善,显著低于干预前的情况。实验组病例在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的评分低于参考组。实验组病例的剖宫产率、产后抑郁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都要比参考组低,实验组病例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考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也是实验组高于参考组,以上几项对比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心理护理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缓解了产妇的不良情绪,大大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产后抑郁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几率,产妇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满意度显著提升,适合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产科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效果;妊娠结局
        引言:绝大多数的孕产妇,从怀孕初期到分娩期,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有些孕产妇的应激反应会比较强烈,进而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比如说:忧郁、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出现会导致产妇的机体免疫功能不断降低,产妇自身的抵抗力也会下降,产妇就会面临感染、剖宫产等威胁。所以,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缓解孕产妇的多种不良情绪,对妊娠结局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入我院的220例产妇进行研究,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产妇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缓解,产妇的妊娠结局也得到了改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入我院的220例产妇展开分析,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产妇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为(27.5±2.1)岁,实验组产妇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为(26.3±2.9)岁;参考组产妇的孕周38+1~41+2周,平均为(39.3±0.1)周,实验组产妇的孕周38+6~41+5周,平均为(39.6±0.1)周。围绕产妇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知识结构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参考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而对实验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的同时,还开展了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叙述如下。
1.2.1强化护患有效沟通
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要走到病房内,产前床旁治疗前与患者进行沟通,沟通的方式以诱导式提问为主,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及特点,耐心倾听,适时给予鼓励与支持,在掌握产妇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产妇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1.2.2针对产妇的特点开展个性化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在掌握产妇基本情况及个性特点之后,在产前要给予其必要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于高危妊娠者,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产妇,要看展有针对性的集体健康宣教,帮助产妇全面了解妊娠、分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教会产妇自测胎动的方式方法。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为产妇创造合适的环境,鼓励产妇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在交流过程中,产妇感受彼此的心理感受及身体不适,进而互相鼓励,有效缓解孕期压力。
1.2.3掌握自我调整的方式方法
女性在怀孕后,生理及心理都会发生改变,有些孕妇还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一方面担心胎儿的发育情况及健康情况,另一方面又对分娩产生惧怕的心理,在这样的矛盾状态下,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就会缠绕在孕产妇的身边。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孕产妇在对妊娠、分娩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不良情绪会得到一定的缓解,护理人员还要帮助孕产妇认识到女性从怀孕到生子的社会价值及个人价值,使其明白产前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妊娠的结局,教授产妇掌握自我调适的方式方法,使其顺利度过孕产期。
1.2.4社会支持
产妇家属对于产妇的支持及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要重视并加强与产妇家属之间的沟通,指导家属了解产妇的需求,给予产妇更的陪伴,以产妇的切实需求为导向来支持产妇,并尽可能的给予满足,让产妇感到被重视、被温暖,提高其对自然分娩的信心。
1.3疗效判定
围绕两组病例在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病例的妊娠结局进行最终。
1.4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只有P小于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得到改善,显著低于干预前的情况。实验组病例在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的评分低于参考组。实验组病例的剖宫产率、产后抑郁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都要比参考组低,实验组病例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考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也是实验组高于参考组,以上几项对比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且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处于围生期的孕产妇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属于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但是部分孕产妇会出现激烈的情绪波动,这样的不良情绪会产妇的身心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其顺利分娩,对母婴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威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文医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这就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在开展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产妇的需求,为其讲解母婴相关的基础知识,充分满足其内心的需求,帮助产妇建立分娩自信,这样大大提升了产妇自然分娩的几率,有利于提高母婴的健康。
总之,在分娩前后以及分娩中,对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心理护理的有效开展,可以缓解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帮助其放松身心,正确看待分娩活动,提高其顺利分娩的几率,最终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护理满意度不断提高,适合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金艳.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01):161-162.
[2]于丽荣,颜丽丽,邹莉.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09):143-144.
[3]张萍,罗佳,夏宇杰.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4):214-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