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病人跌倒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观察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分析易造成跌倒事件发生的因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与同期收治的对照组100例行常规护理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9%,对照组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率为1%,对照组跌倒率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针对老年患者跌倒方面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医护安全,为家庭、医院及社会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病人;跌倒;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加剧,老年住院患者人数逐年增多,受体质及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跌倒率呈增高趋势,除使患者及家属身心痛苦承受外,还加大了医疗风险,促使医患纠纷形成,对医疗机构的信誉度造成影响[1]。公众生活水平在现阶段显著提高,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加大跌倒等风险事件的防范和护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2]。本次研究选择的观察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分析易造成跌倒事件发生的因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与同期收治的对照组100例行常规护理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73例,女27例,年龄60-89岁,平均(72.3±2.1)岁。其中循环系统53例,神经系统35例,其它12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分析跌倒危险因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跌倒因素分析 患者自身危险因素:a随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活动能力下降,行走更为谨慎,多步幅变短,缓慢踱步,连续性较差,脚抬起高度有限,易跌倒。b服用药物因素:患者多同时服用不同药效的药物,可致跌倒的药物种类包括抗毒性、麻醉、抑郁、精神类、降血压药物等,导致跌倒风险增加。c视力、听力障碍:老年人视力敏感性下降,老年性耳聋等均会延长发现跌倒危险信号的反应时间,增加危险性[3]。d认知障碍或抑郁:部分患者存在抑郁情绪,或认知能力下降,增加日常风险。e疾病因素:老年患者多合并运动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慢性疾病,部分合并帕金森症、脑血管后遗症、骨质疏松症等,使衰退进程加剧[4]。环境因素:a:设计因素:病区走廊、楼梯设计不安,未配备防滑装置,室内采光不好,如强光刺眼或光线太暗等。卫生间:坐便器过低、便器不合适,老年人如厕后较难站立,或卫生间地面有水,光滑等。地面:地面不平,太光滑,或地毯花色繁杂,对老年人定力造成影响。家具:家具太多,或不固定,影响老年人对环境的判断而跌倒[5]。环境及照顾者因素:患者尚未适应医院环境,或部分照顾者未重视安全性照顾,缺乏防范知识等。
1.2.2 针对性护理干预 提升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需主动迎接,对合适的床位进行安排,介绍住院须知、住院医师、病区环境等,并就患者及家属的需求进行询问,尽量对合理需求予以满足,解答疑虑,各种辅助检查予以陪同,增强患者安全感,消除负性心理加强老年人安全教育,如危险因素、急救措施等,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跌倒加强防范的集体责任感,并娴熟掌握预防跌倒措施,评估患者为跌落、摔倒等高危状态下,需向家属说明情况,取得协助。对引发患者跌倒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如高龄患者感知和视觉功能下降,心脑血管疾病脑部供血不足,或因环境未建立完善的防滑措施等。并行指导、评估,在患者床头做标记,加重点关注高危对象等。定时巡视:打开地灯,保持病区过道通畅,协助休息,在床旁放置便器,以免药物致步态不稳或头晕。加强环境与设施保护: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病室地板需保持清洁干燥,室内光线充足,浴室地面铺防滑垫、在病区通道、浴室及厕所安装扶手、座椅、和座厕;每天对平车、轮椅、床栏、病床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保持功能完好;依据老年人特点设计,物品堆放需固定,活动空间充足,防止通道被物件阻塞。若患者行动不便可安排较低的床位,并固定床脚轮的刹车。行走时予以协助,病房卫生间地面需修理平整,增加防滑垫,烦躁、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加床拦,并有家属陪伴。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加约束带。安装报警装置。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对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积极告知。锻炼:病情许可,坚持锻炼可使肌肉力量增强,获得较佳的平衡能力和柔韧性,步态更为灵活和稳定,使反应时间缩短,降低跌倒率。如慢跑、散步等,可制定锻炼计划,鼓励患者参与,取得家属配合,消除老年人顾虑思想,增强锻炼的有效性[6]。重点监护:老年行动不便者需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下才可行动,危重症者需设置专人24h陪护,陪护人员不可请假外出,不可长时间远离病人,重点监护生活不能自理者。对高龄患者,护理人员需正确、及时评估身体状况,对活动范围适当限制,评估危险因素,并给予特殊照顾[7]。健康教育:就跌倒的严重性、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注意事项、相关预防措施向患者讲解,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股骨疾病、身体虚弱、头晕、贫血、血压不稳、听力、视力减退者,因其步态不稳、平衡能力差,故更需加强防范。跌倒易造成髋部骨折,使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受到影响。特别是骨质疏松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降低跌倒损伤程度[8]。
1.3 指标观察 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同时观察两组跌倒率。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9%,对照组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率为1%,对照组跌倒率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情况比较 [n(%)]
.png)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济体制改革的迅猛发展使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医护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转变,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转换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制,从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外,社会、精神、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渐引起更多关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整体医疗安全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老年患者具有一定特殊性,为跌倒等危险事件的高危人群,加强安全防护具有非分必要性[9-10]。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分析导致跌倒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等,并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跌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加强针对老年患者跌倒方面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为家庭效益、医院效益及社会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惠芬,宇红.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29-30.
[2] 王玉红,刘学玲,攻洪芝,等.浅谈住院患者出现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增刊1):230-231.
[3] 黄荔红,李小京,王红.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提高护理风险干预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B):66-67.
[4] 韩培滋.临床护理工作中法律意识与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682-1684.
[5] Encinares M,Mc Master JJ,MCNamee J.Risk assessment of forensic patients:Nurses role[J].Psychosoc Nurs Ment Health Serv,2005,43(3):30-36.
[6] 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7] Aufseeser-Weiss MR,Ondeck DA.Medication use risk management:Hospital meets home care.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2001,15(2):50-57.
[8] 张玲,吴月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84-485.
[9] 尚磊,江逊,李沪建.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7):805-806.
[10] 吴秋香.照顾者与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相关性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