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人体颅内血液循环有障碍所导致的疾病,脑卒中发病急,进展快,常伴有短暂性晕厥。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措施干预病情,会导致患者偏瘫和言语障碍等严重后遗症,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不仅为后续治疗带来难度,增加患者偏瘫痉挛风险,更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致死率最高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均能引起患者脑卒中。脑卒中又被称为“脑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因此多发于老年人群,通常是因各种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在临床上已一过性和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也被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二、老年脑卒中有哪些危害?
随着生活饮食的转变,使得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基数越来越多,导致脑卒中成为我国高发疾病。脑卒中其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且脑卒中存活患者有6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后遗症。老年人群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低下,且大部分老年患者的肾脏功能和心脑血管均有一定的疾病,而脑卒中作为致死率最高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导致老年患者一旦引发脑卒中,存活的老年患者也会有相当高的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病症凶猛的特点导致我国每年都有上百万患病患者失去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且60%的老年患者还可能复发,复发一次病情加重一次,死亡率也增加一次。因此,老年脑卒中在对患者与其家庭带来痛苦和负担的同时,也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老年卒中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有哪些?
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了解了老年脑卒中的危害后,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就显得极其重要,通过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有效达到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目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酗烟酗酒、血液流变学紊乱等均是脑卒中危险诱因。
3.1老年卒中患者的急救期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退化,疾病凶猛性较之青年患者更高,一旦发现患者发病,应尽早送往医院就医。
在对患者的送医过程中,因托住患者头、肩部,降低患者头部震荡或扭曲,若患者是昏迷状态,在将患者抬置担架上后应将患者头偏向一边,解开患者衣领、纽扣、假牙等,若患者口鼻中有阻塞物也应设法去除,避免患者舌后坠、呕吐物误吸、口腔内异物阻塞呼吸等不良事件发生,一定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切勿进食或饮水。医护人员通可过溶栓治疗尽量减少脑细胞死亡,患者家属此时应保持镇静,若患者出于清醒状态,亲属还应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
3.2老年卒中患者的恢复期注意事项
脑卒中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而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康复的重要因素。但患者卒中后前三个月是患者各项身体机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在此期间展开合适的康复训练和早期认知训练对修复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十分有利。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而言是一种全面优质的护理方法,其训练内涵丰富,且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可感受到自身疾病逐渐的康复状态,使其增加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带来的不良心理情绪。也有大量的医学研究证明,早期的康复训练和早期认知训练可激发大脑可塑性,促进损伤神经自我修复,使其尽快开始康复训练。
早期的康复训练能使意识清醒的患者和其亲属充分了解到自身疾病特点和自身疾病相关知识,对后续的康复治疗方案和理想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患者还可根据自身感受完善治疗方案,使治疗方案贴近患者真实病况,提高治疗疗效。且早期认知训练通过提高患者认知能力,还可有效转移患者注意力,降低患者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充分调动患者心理活动,使其尽早回归社会和恢复正常生活。早期的认知功能训练还能促进患者尽快开展康复训练,和提高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
因此,对已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在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后,通过康复训练和早期认知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日恢复自主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心理和经济压力均有积极意义。
3.3老年卒中患者的预防复发注意事项
预防脑卒中复发的重点为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烟酒等。高血压科室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还可使小动脉微梗死或形成微动脉瘤,增加了脑卒中风险。糖尿病科会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增加血小板凝聚性和血粘度。各种心脏病在房颤时在心室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会引起患者脑内栓塞。而烟酒会导致血粘度增加,血管内皮受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出血风险。一般而言,大部分老年脑卒中患者与气候变化和过度劳累有关,因此,除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烟酒等危险因素外,还应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并遵循医嘱服用后续治疗药物,控制血小板和相关抗凝药物,以达到完全避免脑卒中复发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危害极大,对患者及其家庭均会造成身心负担,且会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但脑卒中可通过早期的有效预防,降低其发病率,也可通过及时的治疗干预和恢复期的有效锻炼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