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学习压力的逐渐增大、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不断加长,孩子们那明亮的“心灵的窗口”正面临着巨大用眼压力。当一个个“小四眼”在班级内、在阳台上抬起脑袋时,厚厚的“酒瓶底子”不仅拉低了学生的颜值,也对其未来的发展、就业、成长等人生大事造成了不良影响,那么,孩子患上近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又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案呢?
1、孩子们为什么会近视?
1.遗传因素
虽然现代医学理念正在不断发展,但大部分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积累足够的医疗知识,当孩子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问题时,家长只会将原因归咎于孩子:“叫你不要天天玩手机啦”,“看书的时候不能离书远一点吗?”近视,这一视力问题确实出现在了孩子身上,但少有家长会注意到的是,近视问题的出现也与家长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近视也是会遗传的。根据医疗统计与病理分析结果,如果家长双方患有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较正常视力家长的孩子更高,如果家长一方视力正常,一方患有严重的高度进度,孩子出现近视的可能性也会相对提升。遗传因素由父母双方同步决定,但在“生儿育女”的过程中,近视基因并不会被排除体外。在遗传因素的干扰下,孩子很难保留健康的视力。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已经成为造成孩子近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了解近视发病的原因之前,应该先对眼睛的构造进行讲解:眼睛如同一台投影仪,瞳孔就是“影像”进出的路口,在观察外界事物的过程中,太阳将仁爱的光辉传递给不同的物体,物体将光反射到我们的瞳孔当中,并通过晶状体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通过视路的传导,在大脑中最终形成图像,即“我们所看见的东西”。但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存在长时间用眼、近距离用眼等问题,其眼轴会不断增长,晶状体则会逐渐变厚,原本应该落在视网膜上的光源,在被晶状体“恶意曲解”之后,只能选择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所看见的事物大多是模糊的。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长时间用眼、强光下用眼、弱光下用眼等问题都会对学生的视力产生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近视的发生。
3.习惯因素
有医学研究人员会注意到其他因素对于孩子近视病症的影响。但根据当前的医疗经验来看,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正在逐渐成为诱发近视的一大因素。部分孩子的饮食习惯不健康,偏爱油炸食品、零食等非正餐食物,在大量摄入之后,食物中所包含的大量添加剂无法被人体吸收,其会逐渐向着身体各处转移、积累,形成偏食性营养不良,影响视网膜、视神经发育;部分青少年的作息习惯并不健康,晚睡早起、早睡晚起已经成为常态,当眼睛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泪膜形成不稳定,引起视疲劳,眼调节能力减弱,对青少年的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4.其他因素
(1)持续性视近引起的暂时性近视(2)周边屈光与近视(眼球中心视力矫正近视后周边视力矫正偏远视,而促进近视发生。简言之为佩戴普通框架眼镜不能良好地对周边视力矫正,而佩戴角膜接触镜能够较好的矫正周边视力)(3)户外活动减少与近视。
总言之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中。尽管近视发生和发展机制依然有待多年和深入的研究,但是矫正、矫治方式和方法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2、孩子得了近视应该如何治疗
随着电子设备的层出不穷,“近视”似乎已经成了当代青少年脸上的标签,但总是挂着一副眼镜实在是太过累赘,于是,有些家长提出了问题:近视眼能治吗?
当然能治,近视眼的治疗并不复杂,大家也不必对其避如猛虎,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中,已经出现了多种医疗手段解决近视问题的方式。
1.眼镜
此言一出,惊呼一片:戴眼镜原来是矫正近视眼的好方法吗?不是只能帮我看清东西吗?您的这种这种观点可就大错特错了。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经济安全的治疗手段,近视眼镜已经成为近视治疗活动中使用规模最大、服务人群最广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凹透镜改变光线的落点,近视眼患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世界。对于青少年来说,近视眼镜已经成为治疗近视的主要手段。在眼镜大家族中,较为常见的眼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框架眼镜,为最常见的治疗近视方法,特点为安全、简便、经济。缺点为框架眼镜镜片与角膜存在一定距离,高度数镜片存在放大率问题,尤其是双眼度数差距大造成屈光参差,因双眼放大率差异而难以适应。
(2)角膜接触镜:颇负盛名的隐形眼镜,矫正原理与框架眼镜基本相同,与框架镜相比,特别之处为,与角膜直接接触,镜眼距离极小,同时镜片与角膜之间的泪液层也具有特殊的光学效果,这些特点减少了框架眼镜所致的像放大率的问题。分为角膜软性接触镜、角膜硬性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
1)角膜软性接触镜 由含水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优点:验配较简便、佩戴舒适。为常见的“隐形眼镜”。缺点:易产生蛋白的镜片沉淀物,佩戴不当易引起巨乳头性结膜炎、角膜炎等并发症。
2)角膜硬性接触镜 由质地较硬的疏水材料制成,优点:透氧性高、抗蛋白沉淀、护理方便、光学成像质量佳。缺点:验配复杂、佩戴者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市面上难以购买。
3)角膜塑形镜:归属于硬性接触镜中的一种特殊镜片,通常叫“OK镜”。使用特殊设计,通过机械压迫、镜片移动按摩作用达到压平角膜中央形状作用,从而暂时减低近视度数。由于角膜形态改变存在一定的限度,一般只能暂时下降600度以内的近视。因为角膜对形态具有一定的记忆性,一旦停止佩戴镜片后原屈光不正度数将回复。因OK镜验配较复杂,使用不当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因严格控制使用,需在医疗机构中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规范验配。
2.药物治疗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和口服叶黄素是否能作为药物治疗近视眼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但根据当前的临床研究活动来看,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已经成为医疗研究活动中的热门课题。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其对于儿童近视控制的有效性,如此想来,其进入临床指南推荐应该指日可待,利用“眼药水”治疗近视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3.手术治疗
这一类治疗方法最为群众所熟知。但在缺乏医疗常识的家长口中,手术治疗已经成为“用激光打磨眼角膜”的代名词……
道听途说可要不得。治疗近视的手术被称为近视矫正手术,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近视治疗手段,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通过医疗手段的直接干预,近视发展稳定在两年以上,每年的近视屈光增长度不会超过50度。在现阶段的医疗活动中,手术治疗家族中主要有两大成员:一类是角膜屈光术,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矫正屈光不正问题,这是最近十几年间发展而来的医疗新宠。手术治疗中的“老大哥”则是人工晶状置入术,其并非当前的主流治疗手段,适用于不愿意戴眼镜、又不愿意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
4.中医治疗
渊源流长的中医理论是否能够在近视治疗活动中大显身手,这一问题依旧有待论证,但根据部分医疗检测报告来看,部分近视儿童在服用了解毒清热、明目安神的中药之后,其近视症状确实有所好转。对于中医治疗近视抱有信心的患者可尝试利用中药治疗近视病症,但一定要咨询专业医师,坚决禁止私自用药。
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当孩子出现近视问题后,家长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科学的治疗手段对近视问题进行干预,防止近视度数上升。家长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因治疗方法不当出现的近视加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