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细胞检验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700名个体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0名个体,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管理,为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发生误差的比率。结果:观察组误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进行血液细胞检查时,需要重点关注多个注意事项,而采用质量控制管理则能够有效的降低检查结果的误差,临床价值显著,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细胞检验;注意事项;质量控制;管理;
对于血液细胞检验而言,具体指的就是在临床中使用各种仪器完成对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分析,其中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在临床中,通常以血常规检查最为普遍,现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所使用的检验设备也在不断的优化与升级,而且检验方法也越来越先进化,这样一来也就进一步提高了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因此,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700名个体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发生误差的比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700名个体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0名个体。对照组:男性:198名、女性:152名,年龄:18-75岁,均值:(42.1±3.4)岁;对照组:男性:198名、女性:152名,年龄:18-75岁,均值:(42.1±3.4)岁;观察组:男性:186名、女性:164名,年龄:19-76岁,均值:(43.7±4.1)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需要接受常规的管理,对受检者的血液细胞进行检验,告知受检者禁食禁演,并严格按照规定好的流程完成检验。观察组内的受检者采取质量控制管理,具体做法如下:1)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在对血液细胞检验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得到充分的完善与落实,确保各项质量控制措施都可以落实到实处,并对检验人员行使奖惩制度,规范检验人员的行为习惯[1];2)创造检验条件:良好的检验条件也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切实保障,所以必须要为血液细胞检验创造良好的检验条件,保证各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检验所需的试剂;3)优化检验流程:血液细胞检验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分别为标本的采集、储存和检验等。在进行检验时,必须要对检验人员提出严格的要求,针对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化的优化处理;4)检验阶段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工作可以一次性完成,同时,应根据相关的标准的仪器进行校正。进行检验指标分析时,如果出现异常指标则可以进行复检,以此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检验结果发生误差的具体情况,计算误差发生率。
1.4统计学意义
采用 SPSS 23. 0 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 % ) 表 示,采 用 χ2检 验。检验水准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检验结果误差的发生率,观察组误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验结果误差率的对比
.png)
3.讨论
医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时,检验结果往往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在检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特别多的事项[2]。比如,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选择患者的血管,禁止选择留置针附近的血管,而且在采集的过程中,应该使用止血带压迫,并将压迫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以内,从而避免出现淤血或血液浓缩等情况。同时,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该尽量保证标本中各种细胞的完整性,此外,在检验时应该对标本进行抗凝处理,并在采集标本前检查抗凝管的密闭性,避免出现负压不足,或抽血不畅等情况。为了能够避免以上种种情况的发生,应在血液细胞检验的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模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误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临床进行血液细胞检查时,需要重点关注多个注意事项,而采用质量控制管理则能够有效的降低检查结果的误差,临床价值显著,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蒙蒙.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9):1159-1160.
[2]肖雨凡.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