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预防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使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开始,到2020年5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进行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随机抽取,分为2组,对照组31例,为常规康复,研究组31例,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效果显著。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价值
髋关节是人类重要的关节部位,它与肢体活动密切相关,单纯性骨折、复合型骨折、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创伤性髋关节炎、急性滑膜炎、类风湿髋关节炎等都是常见的在髋关节病变[1]。对于髋关节病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是由于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导致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由液体转化为血栓的过程[2]。其发病率比较高,并且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致死性的肺栓塞,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本研究探讨分析在预防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使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效果。
1、一般资料
1.1基本资料
从2019年1月开始,到2020年5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进行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随机抽取,分为2组,研究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61-80岁,平均(72.06±4.37)岁;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61-80岁,平均(72.35±4.44)岁。两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可比(P>0.05),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标准,并配合本次研究,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排除标准:精神性疾病,恶性肿瘤,不符合手术指征,造血、凝血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本次研究。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康复:对患者的手术、病情进行相关的康复,并且对术后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
研究组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1)加强术后心理康复: 通过成功案例、鼓励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应该更有耐心,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2)肢体康复: 按摩患者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引导患者进行康复康复,从单纯抬腿、弯腿到下床行走,用热毛巾对四肢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3)饮食康复: 术后干预饮食,低油低脂,减少血液凝固。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试验结果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2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0例(0%)比对照组5例(16.13%)低(P<0.05,χ2=5.4386)。
3.讨论
当髋关节出现磨损、关节炎,尤其晚期关节间隙窄,走路疼痛,任何药物都不能有效缓解,功能活动受到限制时,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晚期关节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等[3]。还有股骨头坏死,缺血性坏死,缺血性坏死导致股骨头塌陷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也是选择髋关节置换的指征[4]。还有就是老年人群,发生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伴有明显移位的情况,大部分患者供应股骨头血运的动脉环都会破裂,也是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人群。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但是术后需要卧床,因此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需要进行预防。本研究,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0%。证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是近年来在欧美推广的一种康复康复,通过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优化措施,以及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应激反应。本研究通过术后心理康复、康复康复和饮食康复,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漆红, 金丽, 李强,等. 快速康复外科康复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康复杂志, 2020, 26(10):1349-1353.
[2]张艳芬, 龙铮, 周汇文,等.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预防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 031(007):1076-1077.
[3]孙宏伟.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07):197-198.
[4]熊英.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