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在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3例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23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n=12)和对照组(n=11),对照组应用常规止血夹和药物,观察组应用反复开闭金属夹,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及时止血、有效止血以及彻底止血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经内镜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内镜;可反复开闭金属夹;结肠息肉电切术;迟发性出血
黏膜局限性增生和隆起产生的肿物为消化道息肉,结肠息肉属于常见消化内科疾病,同时极易出现癌变[1]。就目前而言内镜下电切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方法。然而术后患者有并发症风险,常见为迟发性出血,影响患者病情恢复。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内镜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在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3例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23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n=12)和对照组(n=11)。对照组中男性/女性为6/5,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0.3±1.5)岁,观察组中男性/女性为8/4,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1.5±1.6)岁,组间数据对比P>0.05,并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12小时至24小时禁食,手术前4-6小时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禁用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将清水样大便排出,而后进行肝肾功能以及血压检查。对照组选择常规止血夹以及药物实施治疗,我院选择OlympusHX-610-135配合 HX -110QR -止血夹释放器使用。予以患者止血以及补液治疗,确保生命体征稳定进行肠镜检查,实施肠镜下止血,选择止血夹对出血病灶封闭。进镜直至息肉术后伤口,冲洗肠腔选择氯化钠注射液,确保视野干净,对出血病灶采用止血夹封闭,按照病灶大小和长度确定止血夹,冲洗采用1/10000肾上腺素溶液,确定无出血后将内镜退出。观察组选择角度为135度的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和止血药物,首先对患者予以止血以及补液治疗,确保生命体征稳定进行肠镜检查,实施肠镜止血。进腔直至息肉术后伤口,冲洗肠腔选择氯化钠注射液,确保视野干净,采用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对出血病灶进行封闭,如果首次封闭效果不显著需要采用多金属枚夹,按照病灶大小和长度确定金属夹,冲洗采用1/10000肾上腺素溶液,确定无出血后将内镜退出。手术后不应进行重体力劳动,观察患者大便颜色,对其进行大便常规检查。
1.3评估指标[2]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止血率,即及时止血、有效止血以及彻底止血;而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相关指标,即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大便潜血转阴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计算文中数据时均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结果表现均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呈现,检验选择卡方和t值,对比两组数据如P<0.05,则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血率
观察组患者及时止血、有效止血以及彻底止血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率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止血率(n%)
.png)
2.2 术后相关指标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关指标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
.png)
3 讨论
伴随社会完善发展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增加了结肠息肉的患病人数,同时容易产生癌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因此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重视,有学者经过研究后证实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具有一定而关系,而癌前病变状态为腺瘤性息肉。有学者通过内镜诊治结肠息肉300例患者,经过分析可知大部分患者均为腺瘤性息肉。就目前而言,临床均选择内镜治疗方法,但患者经过治疗后会产生迟发性出血以及穿孔等相关不良反应[4]。临床研究证实,通常情况下患者的实际病情其内镜切除术后产生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其中包含结肠息肉形态、大小、位置和息肉病理类型。
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属于常见疗法,具有较大的切除范围,可彻底切除肿瘤性息肉,但是极易产生不良反应,此外对胃肠周围组织产生损伤后容易出现出血现象,手术中需要进行严格止血,同时术后需要控制排便[5]。出血后处理包含外科手术止血、肠镜下止血以及选择性腹腔血管造影栓塞止血,此外采用可反复开闭的金属夹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可反复闭合金属夹属于一种机械装置,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其方式和血管缝合治疗方式等同。闭合血管实施有效的止血,可反复开闭金属夹通过反复闭合特征,机械力压紧出血血管以及周围组织,对血流进行阻断,实现止血的目的。就目前而言,临床研究表明可反复开闭金属夹止血效果确切[6]。此次研究抽取23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采用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和常规止血夹疗法,研究结果显示①观察组患者及时止血、有效止血以及彻底止血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使用的常规止血夹只可旋转但不能重复开闭,且需重复装载钛夹,而可反复开闭钛夹为一次性使用,无需更换和装载钛夹,省去许多麻烦,更重要的是可反复开闭更有利于医生能进行观察夹闭效果,如果不合适还可以换位置再夹[7]。
综上所述,内镜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治疗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效果良好,可有效进行止血,有助于病情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陈碧茹,陈桂权,陈晓春, 等.内镜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在结肠息肉电切术后 迟发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4):2971-2974.
[2]孙浩,张海涛,宁玉凤, 等.内镜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47(5):524-526,530.
[3]张晓慧.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7):1076-1078.
[4]王奎,舒小芮,蒋芳, 等.应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粗蒂结肠息肉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0):1547-1548.
[5]刘海霞.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的护理要点[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4):146-148.
[6]刘月梅.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护理方法[J].医疗装备,2018,31(17):169-170.
[7]何俊鹏.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疗效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