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宫腔镜联合 B 超的诊断价值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期   作者:王静
[导读]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宫腔镜联合B超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宫腔镜联合B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80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结果: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1.5%、82.1%、78.8%;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96.6%、93.8%;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5%、98.3%、96.3%(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于B超,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临床价值更高。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B超;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息肉(EP)是妇科中一类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基底层过度增生诱发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者月经不规律、流量较多,经前与经后阴道有少量出血现象,妇科检查一般无异常,容易误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EP通常在围绝经期妇女身上好发,目前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1]。传统诊断EP病情的方法主要是诊断性刮宫、超声检测等,这些方法均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自宫腔镜技术发展以来,已在EP的诊断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本研究为提高诊断准确率,为选取的患者运用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观察诊断数据,诊断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纳入对象:80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20年2月,年龄40~75岁,中位年龄(45.1±1.2)岁。
        纳入标准:①子宫出现异常出血;②出现腹痛和不孕症状;③自愿参与本研究诊断,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已明确诊断为非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②不愿接受本研究的两种检查方法;
1.2 诊断仪器
        B超:日本;探头扫描频率:3.5MHz;型号:Aloka SSD-1100扇扫超声仪;经阴道探头:6.5MHz;
        宫腔镜:日本Olympus公司;型号:HYF-IT型;纤维宫腔镜:HYF-P型;连续灌流宫腔检查镜:5.5mm、4.5mm。
1.3 诊断方法
        全部患者先行腹部B超或经阴道超声检查,利用宫腔镜检查时联合诊断性刮宫,做好患者的活检,膨宫压力的设置为13.2KPa,流速设置为260mL/min,采用利多卡因2%对宫颈局部实施浸润麻醉,置入宫腔镜进行检查。在患者术前3h在阴道中放置米索前列醇400g进行宫颈软化。切除单发息肉时完整取出切除的根蒂,多发性息肉患者为其行浅层内膜切除术,切除子宫内膜功能层,于镜下可看到众多内膜腺体开口。对生育没有要求的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时切除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2-3mm,使得子宫内膜无法再生。
1.4 观察指标
        统计B超、宫腔镜、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
        在SPSS20.0系统中输入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s),行t、检验。P<0.05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B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1.5%(8/13)、82.1%(55/67)、78.8%(63/80)(P<0.05)。见表1。
表1:B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n(%)]
 
2.2 对比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18/21)、96.6%(57/59)、93.8%(75/80)(P<0.05)。见表2。
表2: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n(%)]
 
2.3 对比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
        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5%(19/21)、98.3%(58/59)、96.3%(77/80)(P<0.05)。
表3: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人体子宫内膜在雌激素长期的作用下局部过度增生,出现良性病变,属于一类常见的妇科疾病,青春期的各个年龄段均容易出现[2]。因为子宫内膜息肉病灶较小,因为腹部超声分辨率较低很容易漏诊。经阴道超声检查因内膜较好,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3]。宫腔镜联合B超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还可清晰显示子宫内部肿块边界与回声性质,有效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
        超声作为子宫内膜息肉传统诊断方法,和宫腔镜检查相互结合,可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治疗开辟新的路径[4]。有研究得出: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可达95%以上。本研究中,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1.5%、82.1%、78.8%;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96.6%、93.8%;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5%、98.3%、96.3%。由此可得:B超检查虽然操作简单,不会出现较大损伤,但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息肉较大容易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混淆,子宫内膜息肉较小容易与月经中后期增厚的子宫内膜混淆。
        宫腔镜检查是现阶段唯一观察子宫内膜生理和病理改变的诊断方法,能够对子宫内膜息肉数目和大小予以准确的判断,还可实行子宫内膜组织活检,术前做好完善工作。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的活检,可为切除子宫内膜息肉提供依据。单一应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比B超检查高,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一致性最高。另外,合适的时间段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与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深关联,因为子宫内膜具有特殊的周期变化,分泌阶段的子宫内膜会因为水肿增厚,回声和子宫内膜息肉接近。检查时间与宫腔镜联合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存在的影响还需后期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B超检查具备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势,但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宫腔镜检查可清晰观察子宫内膜息肉中出现的病变,充分提高诊断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子宫内膜损伤较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诊断,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彩霞, 郭宝芝, 周新华,等. 宫腹腔镜联合诊断在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不孕症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1):32-34.
[2]曾苑玲, 纪珮, 谢金兰.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湿瘀滞型子宫内膜息肉4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 28(11):102-104.
[3]李静. 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3):12434-12434.
[4]周愦珍.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内美通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评价[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10):1554-1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