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不孕不育临床治疗中的疗效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期   作者:刘洁,肖舟,温珍珍
[导读] 目的 探究不孕不育治疗中如何开展心理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的疗效
        摘要:目的 探究不孕不育治疗中如何开展心理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有78人,患者在2018年7月到2019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则联合心理护理,并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心理组,然后从HAMD总分、精神抑郁评分、躯体性抑郁评分、妊娠情况、护理满意率等方面入手来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具体效果。结果 在护理前,患者在各项抑郁指标评分基本无差异,并且P>0.05;然而在护理后,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中,HAMD总分、精神抑郁、躯体性抑郁分别为(6.29士1.82)、(7.42士1.18)、(13.43士1.68),而在对照组患者中HAMD总分、精神抑郁、躯体性抑郁分别为(10.23士2.36)、(10.39士1.34)、(20.31士2.37);在妊娠情况方面,心理组患者的妊娠率为92.31%,而对照组为71.79%;在妊娠时间方面,心理组为(1.08±0.33)年、对照组为(1.94±0.42)年;在护理的满意率方面,心理组97.43%,对照组为82.05%。并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结论 在不孕不育治疗中,通过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和缓解患者的抑郁情况,并且可以促进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不孕不育;心理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到2019年10月间的患者参与此次研究,共有78人都接受了不孕不育治疗,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心理组。在前一组中,人均年龄(31.35±3.17)岁,同时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患者分别有21人和18人;在后一组中,人均年龄(32.71±2.79)岁,其中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患者分别有17人和22人。按照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一般资料所对应的p值进行计算,P均超过0.05,说明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比如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体检等相关护理措施。
        心理组:融合常规护理,并开展下述心理护理措施:(1)做好初期沟通评估,详细细致的调查患者的相关资料,并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评估和了解患者在心理上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后续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有效帮助。(2)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需要从辅助生育技术和生育指导两方面入手,对夫妻双方开展同步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准确掌握受孕、行房、胚胎发育、排卵等方面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受孕成功率的提升。(3)针对性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及病症类型等基本情况来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如性格较为内向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详细细致讲解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强化在这一方面的知识掌握,从而使其正确理解自身的情况,缓解自身焦虑抑郁症状;而对于较为外向的患者,其在表现中会呈现比较明显的焦躁急躁,所以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则需要选择合适时机,这样才可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有效性。(4)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护理。评估患者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结构等相关因素,然后指导患者的家属如何在患者接受不孕不育治疗中开展相关护理措施,与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尽可能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不良心理状态。(5)强化隐私保护。不孕不育患者对于隐私保护的要求非常高,容易对部分事物、操作等产生敏感过激反应,所以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全面考虑在护理中的患者隐私,任何操作都需要询问患者意见,在获得同意后再开展相关操作,避免因此而导致纠纷。
        1.3观察指标
        HAMD总分;精神抑郁评分;躯体性抑郁评分;妊娠率;妊娠时间;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在此次研究中各项数据的分析处理都需要利用SPSS20.0软件来完成的,数据在处理完成后按照(±s)和n%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只有在P<0.05的情况下,才能够说明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方面抑郁评分比较
        在护理前,患者在各项抑郁指标评分基本无差异,并且P>0.05;然而在护理后,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中,HAMD总分、精神抑郁、躯体性抑郁分别为(6.29士1.82)、(7.42士1.18)、(13.43士1.68),而在对照组患者中HAMD总分、精神抑郁、躯体性抑郁分别为(10.23士2.36)、(10.39士1.34)、(20.31士2.37)。对比可知,在接受不同护理后,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各项抑郁情况的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并且P<0.0,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各方面抑郁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妊娠率、妊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妊娠率方面,心理组患者的妊娠率为92.31%,而对照组为71.79%;在妊娠时间方面,心理组为(1.08±0.33)年、对照组为(1.94±0.42)年;在护理的满意率方面,心理组为97.43%,对照组为82.05%。由此可知,在采用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各项指标表现更为良好。并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妊娠率、妊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在现阶段临床中,不孕不育患者的数量在逐年增多,除了由于患者自身生理上的疾病外,患者自身的心理问题也是制约不孕不育治疗的最重要因素。不孕不育患者一般都会存在自卑、抑郁、失落、焦虑等各种不良心理状况,所以在具体治疗中需要辅助心理护理,这样才可以确保不孕不育治疗的有效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在本次研究中所开展的心理护理措施,充分围绕了患者在具体治疗中的心理状态,从针对性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家庭教育护理、隐私保护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全面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护理结束后,患者的各项抑郁评分都显著降低,并且妊娠情况表现也更为良好,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达到了97.43%,与对照组的82.05%相比具备显著优势。因此在现阶段不孕不育治疗中,应该充分重视对心理护理的研究应用,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不孕不育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汉泉.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63-64.
        [2]齐晓燕,黄旭华,孙晓蕊.家庭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和婚姻质量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4):579-580.
        [3]孙淑云.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护理与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3):280-281.
        [4]蒋梅艳.健康教育对不孕不育症患者治疗信心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5):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