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和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行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64例,纳入时间自2018年6月~2019年12月。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施行常规护理、急诊护理,对比两组心脏骤停患者的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死亡率。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动脉压、心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施行急诊护理对改善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康复情况
心脏作为促血液流动主要器官,若出现心脏骤停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多采取心肺复苏治疗以提升其生存期。为改善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需有意识提供优质、高效的急救护理服务[1]。本次研究则探究急诊护理应用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自2018年6月~2019年12月。遵循随机原则将64例患者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龄在23岁~79岁间,年龄均值为(55.36±10.25)岁,其中心衰、心肌梗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例数分别为11、19、2;研究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龄在24岁~78岁间,年龄均值为(55.46±10.21)岁,其中心衰、心肌梗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例数分别为10、19、3。两组行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资料数据经对比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即介绍心肺复苏治疗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如何积极配合等。
研究组:开展急诊护理干预,具体为:(1)优化环境。自患者进入急救室后调整室内湿度、温度,确保急救室内环境舒适,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2)心电监护。行心肺复苏治疗后需做好对病患的心电监护,并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增强查房频率,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对应处理。(3)脑部复苏。于患者额头、颈部以湿毛巾贴敷或行亚低温治疗,调节室内温度在18℃~20℃,通过减弱患者脑氧代谢以防止加重脑组织再灌注损伤。(4)气道干预。维持气道湿润状态、氧气湿化。针对性气管插管患者需强化气道湿化管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开展各项护理工作。(5)宣教及心理干预。待患者清醒后,立即为其介绍急救结果以及目前患者机体状态,积极与病患沟通,介绍疾病、康复保健知识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绪状态开展针对性情绪疏导,引导患者乐观、积极面对疾病,缓解其心理压力。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经心肺复苏及相应护理干预后康复情况,主要指标包括呼吸机治疗时间以及动脉压、心率等体征指标。
以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评估指标包含躯体功能、睡眠与情感、社会功能、精力等,各指标得分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比较死亡率。
1.4数据处理
采用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比较。p<0.05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康复情况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动脉压、心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护理干预后康复情况(±S)
.png)
2.2生活质量
研究组患者经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S,分)
.png)
2.3 死亡率
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死亡率均为0,相比无意义。
3.讨论
心脏骤停即心脏停止射血功能,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主要采取心肺复苏加以救治。为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在行心肺复苏同时需做好急救护理干预[2]。而相比于常规护理,急诊护理符合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各项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优化环境以提升患者舒适度,做好心电监护、脑部复苏以及气道干预以确保患者的急救效果以及康复情况,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及时开展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3-4]。本文结果即显示,经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抢救成功,且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均显著更优,P<0.05。
综上所述,开展急诊护理能有效改善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马引弟.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 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6):143-145.
[2]张忆.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4):737-738.
[3]何红梅,张亚丽.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2):12173-12174.
[4]张淑兰,钱云,付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