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5期   作者:丁厚顺
[导读] 现当今,随着我国科技不断进步,我国的电力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科技不断进步,我国的电力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当前电力系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配电系统作为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其自动化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供电水平的安全以及稳定。在当前电力系统面临巨大供电压力和挑战的背景下,配电系统的运转效率也需要大幅度提升,才能满足不断上涨的能源需求。为此,配电系统的高度自动化是十分迫切的,也是极为必要的,不仅在于提高运转效率,还在于能够及时、妥善的处置各类配网运行期间出现的故障,减少干扰和不利影响因素。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
        引言
        配电自动化使电厂的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操控相关的配置,并保证人员的安全,并且同时还可以远程监控相关的系统,让工作效率提升一个档次。一旦发现系统或者其他地方出现了故障,可以第一时间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做出有效的策略以去解决相关问题。
        1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构成
        1.1信息采集
        (1)配电主站层。在配电的自动化体系框架下,主站作为统筹和汇集各类分系统子站信息数据资料的重要组织结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子站结构层将获取的信息资料发送给主站,如此主站就汇总了大量的信息数据,依靠强大的运算和分析能力,将这些信息所代表的内容和含义及时解析出来,从而明确配电网络中各条线路以及各型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这样主站的功能就凸显出来,通过对大量信息的汇总以及综合性分析,对整个配电网络乃至电力系统出现的问题和具体运行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可以实时监测和管控整个系统的各个运行流程和环节。从中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的是,之所以主站能够起到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管控作用,就在于其获取的信息资料更为的全面和准确,当然这也得益于子站对于各类信息的先期整理,使得各项信息数据能够为以更加系统性和规范化的模式汇总到主站结构层当中,这样对于信息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就大大提升,对于故障成因和类型的分析也就更加精准。(2)配电子站层。大城市的电力系统规模相对较大,而且复杂性相对较强。所以在配电系统运行中,不可直接向主站层录入数据信息,如直接向主站层录入数据信息,则会因通信端口数量较多而增大设备运行负荷。为有效增强配电系统的实时性,需在系统中增设子站层,子站层可及时收集配电区域中的信息,处理后可直接将其转发给系统的主站层,主站层可依据数据信息分析系统故障,并向子站层发布指令,从而促进配电网管理调度工作的有序开展。(3)终端设备层。终端设备层的主要任务是配电系统控制与采集,而且其也可为子站层提供丰富的运行和控制信息数据,落实子站和主站所发出的命令,FTU、DTU和FTU构成了终端层设备,且设备运行的状态会对配电自动化的运行状态产生显著的影响。
        1.2馈线自动化
        (1)馈线自动化系统的特点。第一是在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变电站的开关不会受到额外的短路电流的冲击,从而保证开关性能的完整性。而且不存在变电站开关和运行线路之间的配合关系。第二是在没有主站的情况下,此系统依然能够实现对故障的处理,并且恢复其应用。与此同时,故障处理的速度相较于传统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第三是利用馈线自动化,不需要对现有变电站的保护状况再做其他的改变,而且保护之间的配合也不再需要。第四是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够清楚的判断出变电站的出线故障。第五就是此系统可以采用网络通信的方式。(2)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处理方式。馈线自动化处理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FTU之间的相互沟通进行故障的自动隔离和非故障区的供电恢复。这一种故障处理方式主要应用与就地模式,在不利用主站系统的情况下,通过子站间的信息交流就能够完成。通过这种处理,馈线自动化系统恢复正常。第二种处理方式就是要利用主站系统的综合功能实现对故障的综合处理。因为主站系统收集了整个系统的信息,所以通过信息分析之后,利用全面性的了解以及详尽的故障处理分析,就能够实现故障分析的系统性。


        2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措施
        2.1加强信息管理
        要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最大化的利用,就需要从根本上加强信息管理工作的力度。信息管理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其工作方式是对电网运行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储存分类,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查看。信息系统中所储存的信息,处于随时更新的状态,具有很强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在实行系统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操作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信息管理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配电系统运行当中,配电系统的数据库也在实时地对来源信息进行接收、筛分和储存,如后续配电系统在运行中发生故障,自动化系统就能及时对现场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发出正确的处理指令对变配电过程进行控制,并将相关数据信息传送给运行维护人员,高效、安全地对故障进行处理。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在将信息储存分析后,将输送环节中对各个运行节点、运行现状进行汇总,在故障发生之前发出预警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处理。配电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最为基础的一项功能,只要重视信息管理的工作才能在后续系统运行时避免更大的损失,对信息管理的重视,可有效提高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工作的运行效率与安全。
        2.2重视安全管理
        故障隐患是安全防范必须考虑的事项,强化安全管理也是消解故障隐患的首要措施,一般需要选择和应用科学的断路器,将其安置于配电环节的各项设备中,当发生供电信息的异常时,该装置能实现高效的检测和防范过程,再结合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完成跳闸和警报的过程,在故障消除时,又会自动恢复到闭合状态中。另外,除了层面的管理和操作外,也要强化故障处理方案的建立重视,提升事先防范和事后处理的有效性。
        2.3加强对现有电网的技术改造
        在我国对电网建设的初期,建设人员对电网建设项目不重视,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变电建设与项目输电建设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这也间接地增加了我国配电系统的发生概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电网系统的关注程度,并对电网系统进行改造。改造电网,首先需要结合各地区、企业和居民对电力需求的不同,适当地改变现有的电网传输容量,逐步将城市的配电网络转变成为环状结构,针对不同的配电网络,适当地安装各种检测设备,对设备故障进行监测,提升配电网整体输变电水平。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预警、快速检修、减少因电网故障造成的损失,保证电力系统电能的正常供应,针对我国电网运行的现状,对电网进行改造是降低电网自动化系统故障发生的有效手段,然而更重要的是从更深层次的探究电力网络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电力行业发展,推动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结语
        配电是电能供应的关键流程,在自动化技术的融入中,配电过程发生了更新和改变,配电中的故障也较为复杂,故障检测必须依赖于智能装置和技术,处理故障的思路和途径都需要发生变化。关键是要强化电网改造,提升自动化技术与配电网之间的契合度,为技术整合与使用奠定基础,同时要关注信息与安全的监管,借助于技术应用和信息管理来控制配电故障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健,林涛,赵江河,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11).
        [2]于金镒,刘健,徐立,等.大型城市核心区配电网高可靠性接线模式及故障处理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20).
        [3]李金英.浅谈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2-15.
        [4]陈国华,李金河.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9(24):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