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蒋莉莉
[导读]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这一教学思想来源于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
        摘要: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这一教学思想来源于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作为著名的中国人民教育家,他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这里所指的生活并不是狭义上的意义,而是指“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是指整个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总称,所谓的“生活即教育”,就是以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本文基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实施策略
引言
        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南》实施以来,很多幼儿教师对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展开了积极探索,希望能提升幼儿探索数学知识的自主性,为幼儿今后能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夯实基础。幼儿教师要将严谨、抽象的数学内容与随性、形象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
一、幼儿园实施数学生活化的现状
        众所周知,数学是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幼儿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幼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幼儿数学教学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抽象,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生活化教学,要依据幼儿实际情况,同时把生活化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的趣味性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素材,并将这些数学素材应用于幼儿的数学活动中。例如,班级主题环境里就存在着大量的数学元素。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逐渐加强幼儿的数学意识。在小班开展的“秋天来了”的活动中,幼儿通过“好吃的水果”,学会了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的排列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启发幼儿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充分利用幼儿日常经常接触到的物体,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意识。(二)善于利用一日活动积极开发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幼儿教师要认识并积极开发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各种丰富的数学资源。例如,在向幼儿教授钟表相关的数学内容时,幼儿教师就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其建立对钟表的认识。幼儿起床、到园、吃饭、午休、离园、休息等一系列生活活动,都可以与钟表相关的数学活动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这样问幼儿,你们是几点起床的?妈妈几点送你们来幼儿园?晚上几点睡觉?教师要积极开发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各种数学元素,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案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探索兴趣。这样,幼儿才会以此为乐,从而提升幼儿园数学活动开展的效率。
三、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内容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选择贴近幼儿当下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内容,这样的活动内容更容易让幼儿产生共鸣,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班级部分幼儿做事拖拉的的现象,我们开展了数学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时间概念对于幼儿而言很难掌握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用幼儿易于理解、符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知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我们让幼儿通过看动画、玩玩具、跳绳等活动来进行一分钟计时让幼儿感知,了解一分钟大约是多久,能做多少事情。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节约时间,在活动最后,我们也通过PPT图片播放,引导幼儿了解一分钟的重要性,在危险发生时,一分钟对于救援和自救是多么的重要。


四、引导幼儿积极了解“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学科作为理工类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自身存在独特性,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并且有自己一套抽象的理论。很多幼儿接受起来会感觉有些困难,在心理上固化了对数学学科的认知。但是其实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活动中,应该尝试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打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幼儿从身边的生活观察、发现入手,激发幼儿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数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比如说: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关于时间方面:幼儿的一日三餐时间和幼儿的上下学时间等等;关于大小和多少方面:大班,小班有多少桌子、椅子,大同学与小同学所用桌子椅子的大小;关于物品分类方面,幼儿在吃饭时所用的餐具,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分类等等方面都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和感知是在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并从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中得来的。甚至是幼儿活动的外部世界,大自然中都处处存在数学的影子。比如说:公园里有多少种类的花?马路上停车的数量,太阳升起和降落的方向等等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生活中的这些事物也确实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因此幼儿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幼儿便会很容易地掌握这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同时,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便于幼儿教师对学生形成整体的教育观。孩子们在有意无意观察生活时,幼儿教师对其提出的问题应当及时解惑,将有关于数学方面的数形时空等都有效的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整合起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提高教学人员自身素质,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升华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这就给幼儿数学教学人员带来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仅要注意教学知识点的效率,更加要注意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仿真性和情境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满足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的教学需求。例如:在教师进行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等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时,就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脱离板书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的升华。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绘制成墙画供学生日常观看,在墙画上,小车共分为上中下三组,每组小车分别表现为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离,而幼儿就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去感受数学,通过每天上课下课对于墙壁下意识的观看,学生自然就能够潜移默化的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氛围了。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而学生在接受教学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也能够让自身在脑海中形成更加形象的知识框架,进而推动了幼儿数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结束语
        经调查显示,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幼儿学习数学,例如做数学习题时,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重视讲解数学方法,幼儿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遇见的问题。毫无疑问,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幼儿园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把数学和生活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幼儿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数学。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教育重要的目标,幼儿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杨芬.“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2):121-123.
[2]冯光丽.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策略[J].科技资讯,2019,17(28):72-73.
[3]陈莹.幼儿数学与生活深度融合的探索[J].甘肃教育,2019(15):182.
[4]王淑丹.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35-136.
[5]沈士吉.还数学以生活,化学习以体验——幼儿数学教学研究[J].才智,2019(20):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