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王燕凤
[导读] 文言文承载着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文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摘要:文言文承载着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文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继承发扬我国文学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文言文可使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古诗词的欣赏能力,积累语文知识,为今后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基于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现状,教师应当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带领学生体验文言文中优美的语境、和谐的社会、壮观的自然景象,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本文着重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反思,为今后文言文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
        文言文是中国优秀语言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体现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学素养和智慧。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继承发扬我国文学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文言文可使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在文言文的熏陶下腹有诗书气自华。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因此面对文言文学习难度大的现实,教师应当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带领学生体验文言文中优美的语境、和谐的社会、壮观的自然景象,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
        1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理解难度大导致教师教学存在困难。大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语言拗口、晦涩难懂,且语言形式脱离现实,多用典故、押韵手法,行文简单以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教师为了完成中考考试要求,只注重文章翻译、记忆,没有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思考文章的文化价值,教师主导教学,学生缺乏对文言文的自我鉴赏能力。教材中文言文是古代诗篇中的经典佳作,有壮丽山河、人文环境、自述经历,都是文学大家歌以咏志的优秀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文章的艺术性和作者的人生观,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初中文言文教学创新探索
        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提升文学素养、学习历史知识,结合文言文教学实际,反思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生动课堂氛围,基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为例,探索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创新实践。
        2.1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获益”,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教师应当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为主要任务,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生动教学方法,活跃文言文课堂气氛。在讲述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出师表》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介绍诸葛亮的传奇事迹,他是汉王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的重要人物,感念刘备知遇之恩而对年少君主鞠躬尽瘁。播放《出师表》的朗诵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诸葛亮的雄心壮志。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讲述作者相关事迹,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2.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言文学习难度大,需要重复记忆,其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预习文章,试着翻译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哪里不会翻译,带着问题进行文言文学习。在课上学习教师的翻译方法,查漏补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文言文中许多词义是相同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准备积累本,及时总结归纳、分类整理常见文言文词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中“才通人”的“才”是“仅仅”的意思,在其他文章中也多为此意,应当提醒学生多多积累,厚积薄发才能摆脱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
        2.3比较阅读,整合理解
        文言文实践教学中,“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中都出现“或”字,然而意思却不相同,前者意思为“有时”,后者意思为“或许”。通过对比学习,学生可以同时掌握一词多义,整合记忆有助于回顾复习。在文言文复习课堂上,教师应该总结常用词的一词多义,比较学习,巩固学生知识,教会学生结合上下文分析词义,提高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高中学习的基础,中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这需要教师积极投入,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教师应当提升自己文言文鉴赏分析能力,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章时代背景、作者事迹等。在语文教学教学中,结合文言文学习的特点,反思教学经历,大胆实践上述教学方法,从学生出发,创设文言文语言环境,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文言文课堂富有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奠定语文学习的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提升文学素养、学习历史知识,结合文言文教学实际,反思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生动课堂氛围,从而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加学习兴趣,积极探索感受古代文学之美,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生动文言文教学,让中华传统文化独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陈霞.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4): 154.
        [2] 许爽. 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研究[D]. 吉林大学,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