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身心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并能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奠定语文基础。那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在具体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
语文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按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精心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个人修养、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注重自我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所需要的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它既包含了语文学科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等智力因素,也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综合性品质的体现。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话题由来已久,它像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一样扎根在课堂教学中,激励着教师去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在课堂上的形态是多变的,是不固定、不具体的,它游走于语文课堂的各个角落,涤荡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指引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这四个核心素养虽然没有具体的形态,但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各个细节中,突出表现在师生情感互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然而,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以下两点不足:第一,教师不重视核心素养培养,没有树立生本理念。教师没有树立生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渗透这四个素养,没有打造师生共同参与的趣味横生的、智慧高效的课堂。第二,教师所采取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法不够多元化,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一些中职语文教师虽然采取了一定措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方法单一、陈旧,没能将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重视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指的是学生建构语言以及运用语言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建构语言需要进行大量的语文阅读,而语言运用包括听、说、读、写环节,所以,教师除了要引领学生阅读外,还要重视听、说、写等方面的锻炼。首先,教师要激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和建构语言知识。教师可以推荐优秀文学作品和优秀期刊让学生阅读,所推荐的作品不限体裁、不限内容,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期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内容。如学完《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沁园春·雪》,让学生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阅读。其次,教师要强化听、说、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听”和“说”,教师可以开展读书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引导学生仔细听、大胆讲、认真说。对于“写”,教师可以结合中职生的特点,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如:“请从学生角度,谈谈中美贸易大战对中职生就业的影响。”这样的写作训练结合了当下时代背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可以锻炼中职生的语言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格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以文化人,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知识的传递,思想情感的引导,工作、生活与学习能力的锻造,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丰富学生知识含量是核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和人格精神是关键。语文教师是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走进作者的心灵。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能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为实现理想而拼搏的精神动力。知识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幸福的基础和力量源泉,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通过讲解、讨论、诵读及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走进知识文本,积累文化知识,以全新的眼光了解世界,认识人生。人格精神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内涵,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内在的自觉的人生动力。
(三)质疑发问,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是一门感性色彩与理性色彩兼具的特殊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光注重学生的感性领悟,而忽略了学生的理性分析,那么,学生将很难深入到文本内部。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赏析语言,体悟情感,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质疑发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四)拓展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让中职学生接触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责任,保家卫国、济世安民的理想信念,慷慨以赴、献身国难的深情大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表现出来的理想光芒,都是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的内涵。在新时代,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的内涵着重表现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对人民无限忠诚与热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奉献、以主人翁姿态为实现伟大美好的中国梦而奋斗的高尚情怀。而语文教师的责任在于推荐经典书目,有效引导诵读,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并进行鼓励评价。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含蓄与内敛,汉语又是意合型语言,所以诵读是体悟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化魅力。
(五)情境赏析,推动审美鉴赏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启迪学生的心智,更要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技能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通过情境赏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为学生理解后面的“漫想”做好了准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需要向社会输送更多知识视野宽、文学素养高、职业能力强、道德素质好的优秀毕业生。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为学生”,要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努力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振华.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75.
[2]李玲.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9(05):136-137.
[3]温玉峰.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J].新智慧,2018(23):127.
[4]林素丽.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02):21-23.
[5]唐振娟.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3):8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