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苏好凯
[导读] 随着小学阶段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摘要:随着小学阶段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局限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巧设情境的教学就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这方面的短板,增加了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但这样的教学方式目前也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巧设情境
        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思维性较强的学科,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不完善,学习起来会感到困难。对于此种现象,数学教师就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状况以及认知规律,巧设教学情境,抓住数学题目中的重点,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得到启发与思考,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挥,使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进行知识探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1.巧设情境对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1.1巧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类难以解决的问题,此时会感觉到自身缺乏知识,并产生对知识的诉求欲望。诉求欲望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才可能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求知欲望,切记不要灌输理论知识,否则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发展。通过巧设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数学知识,能够对教师所讲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层次理解和分析。教师可以讲解知识点前,能够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2巧设情境能够实现创新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结合时代发展特色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考试制度的限制,教学方式难以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在课堂上通常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够牢记数学理论知识,并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更别谈自主探究了。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要求开展小学数学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巧设情境,使创新教学成为可能。
        2.如何进行巧设情境。
        2.1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合理的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是高效率课堂的重要表现类型,教师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合理的导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当引导学生经历问题情境、构建模型以及解释应用这一过程,所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将问题教学看作为动态的思维发展过程,有效提高问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0的认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1~5的数字,然后提问学生哪一个数字最大,哪一个数字最小,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辨别。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顺势提问“同学们还有没有比一更小的数字呢?”有的学生会回答到:是0。此基础上教师再次解释“同学们确实是0,那么你们知道0有哪一些意思吗?”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活动,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学生的热情也会更加的高涨。相比较传统的自主学习或者是题海战术教学方法,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探究能力。每一项是必须要合理的,创设问题问题设置难度必须要适中,切记不要设置过程,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问题设置也不应当过于简单,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要合理的进行教育引导,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思考探索。
        2.2巧妙创设故事问题情境
        教师在故事教学情景当中,让学生进行感悟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趣味性教学观念丰富学生学习思维。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教师通过增添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知识点保持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学生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生动的教学故事进行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在故事当中进行感悟和探究,丰富学生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思想,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掌握“破十法”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提高学生的数学习题应用能力丰富,学生的抽象化思维教师通过直观性的教学引导思路,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抽象理解能力,有助于丰富学生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教师也可以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故事,利用喜羊羊和灰太狼去买水果的故事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思考喜羊羊到潇洒哥店里买水果,喜羊羊买走10个灰太狼买走8个,请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实际性的故事进行教学的思考,强化学生注意问题的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当中进行拓展和探究,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使教学变的真实有效,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发,学习也会更加的轻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巧妙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从而促进数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284-286.
        [2]王莎莎.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师,2017(11):284-286.
        [3]王家全.巧设情境,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J].家教世界,2018,(16):29-30.
        [4]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