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纪桂武
[导读] 鉴于小学期间是孩子初识社会的阶段,因此,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
        【摘要】鉴于小学期间是孩子初识社会的阶段,因此,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坚持带领他们走正确的方向,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除此之外,在德育工作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但是由于思想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在学生思维成长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所以说,德育工作的实施对于小学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对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展开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小学校长;德育;管理
       
        为了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并加强对小学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等,《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颁布之后,各地小学的德育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有的小学校长对于这一文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没有将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常态化,德育工作内容过于简单化等。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小学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上出现的问题,探讨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策略。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德育是我国各大学校的首要教育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居核心地位[2]。小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栋梁,是发展中国的基石,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不理性,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强化。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现状极不乐观,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途径单一。本人经过多年工作,发现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方式十分单一,小学德育教育主要是以思想品德课形式存在,它没有渗透到其它学科教学中,导致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其它教学内容相脱节。学生只在德育课上培养德育素质,但是在其它科目教学中,接触不到德育教育相关内容,使学生不能真正从心底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第二,德育教育环境差。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思维很不成熟,极易受到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小学生以自己从网络上见到的“网红”、“明星”作为模仿对象,从网络上学习到一些暴力思想以及黄色思想,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行为偏差。第三,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以后都要步入集体社会生活,集体意识关系到学生社会适应性。但是纵观现如今小学校园,学生集体意识都比较淡薄。小学生是家中的“公主”、“王子”,受到家长溺爱,他们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未树立集体意识,这些问题为以后学生人生发展埋下祸根,导致很多学生在工作中屡屡碰壁,不受用人单位重视。
        二、小学校长如何增强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实效的途径
        (一)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方式,是改变小学德育教育现状的重要方式之一。首先,校长要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校长积极推进德育教育,让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在各科教学中,充分发掘德育教育因素,从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渗透到学生学习中。第二,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

校长应当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学校各项活动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如小小志愿者活动等,讓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服务类社团活动、文娱活动,在多样化的学校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组织学生参与以“德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
        (二)打造和谐校园环境和校外环境
        净化小学校园环境和校外环境,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层面,大力开展校内、校外环境整治工作。严格履行职责,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开展校外环境清查,清理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确保校外环境良好;积极落实工作,大力开展校内环境整治活动,将校园内(如厕所内、操场墙上)一些不良涂鸦进行全面清理,并在校园明显位置(如走廊墙壁、宣传栏)开展正能量宣传,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宣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层面,树立师德师风。教师要自身主动践行好教师行为,成为学生心中榜样,学生耳濡目染,就会主动学习教师行为,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良道德品质。家长层面,家长需要严格监督学生行为。学校在做家长工作中,应当把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传递给家长,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价值,久而久之,家长就会给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家庭环境。
        (三)打造上下一体的德育队伍
        学生集体意识淡薄,是由于学生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都没有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没有认识到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集体德育工作,打造一个“校长——教师——学生”上下一体的德育队伍。校长在工作中,要挑选那些教师信得过、自身道德素质高的学生参与德育工作,发挥学生监督作用,让学生对校园内一些不良行为、不良风气进行监督,从而提升学生德育意识;发挥学生“榜样”作用,在学生内部树立一些道德模范,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让学生向“榜样”学习,从而树立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素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日常德育工作中,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树立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总结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在外界的多重帮助下,对小学的德育工作有效开展,还需要德育教师付出爱心及耐心。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不只是某一个人的责任,需要动员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各方面力量,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工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周晓序.建设"学习化团体"促进学校发展――新时期小学校长工作的思考.常州师专学报(社科版),20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