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往的小学品德教育按照“课题导入-学文明理-辨析深入”的流程开展,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流程存在一定的缺陷,学生不能深入学习小学品德,小学品德教学课堂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课堂分析的头头是道,真正到了实践中却不知该怎么展开分析,品德教学没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是品德教学中亟待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探究与实践
前言
以回归小学生的生活为基本原则,扎根小学生实际生活展开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的学习转为自主探究学习,由课堂封闭和单一的学习转为开放和多元化的学习,但是如何更好的做好品德教学与生活的融合,是我们亟需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活力的教学气氛,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当前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生认为思想品德学习非常无趣,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得知,学生认为课本内容以理论为主,课堂教学中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枯燥乏味。教师虽然普遍认为思想品德学习十分重要,可以培育学生良好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但是课堂气氛仍然较为沉闷。
(二)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发挥
随着新课改中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提出,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始凸显,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要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开展期间将小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展开,但是当前的教学阶段,教师不能接受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实际教学中仍然用自己传统的观念来命令学生,学生在这种刻板的学习氛围中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片面的教学评价,缺乏综合性与全面性的评价基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校和教师都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禁锢,将考试成绩这一指标作为评价学生的全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则完全不涉及教学评价,仅仅以书本知识学习效果作为学生的评价指标,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往往只停留在学生笔试考试成绩上,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学生虽然学习基础差不多,但是个人接受能力不太一样,学习时还是存在一些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将评价的重心向学生学习过程转移,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偏移。
二、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的探究与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学手段,创造思想品德课特有的生活情境
小学品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育学生品德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提升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书桌整理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比赛小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桌整理任务,学生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培育学生正确的比赛观念,提高课堂效果。
小组竞赛之后,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
(二)依托于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互结合
小学品德课的教材,传统教材极其简单,就是简单的文字和配图,学生难以将品德知识深入内心,这就要求小学品德教师要丰富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资源,将一些生活中的趣味品德常识引入小学品德课堂中,丰富学生的品德知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比如说,在二年级上学期品德教学中,有一个单元名为《保护耳朵》,教材的讲解内容很少,仅仅就两张图片,这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项品德生活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耳朵构造、耳朵清洁和耳朵保护知识。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平台
小学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展之前,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了解的情况,完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内容。小学生绝大部分的品德认知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想全面提升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将生活融入品德教学。“人之初性本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性情都是善良的,但是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每个人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行为和心灵开始出现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学习他人好的方面。 ”教师将上述理念传达给学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启迪学生成长,对学生心灵发育形成正面和积极的影响。为了提高小学品德教育的生活化水平,教师可以完善教学方案,比如说,在讲解《我爱我的家》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下课后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家务的家庭作业,发挥生活化教学作用。
(四)开展综合全面的教学评价,与生活化教学有效整合
传统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依据单一的考试成绩,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评价,取得更好的评价不得已逼迫自己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英语学习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从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多方面展开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智育效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德育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处于塑造性极强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是开展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品德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通过转变教学手段,创造思想品德课特有的生活情境;依托于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互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平台和开展综合全面的教学评价,将小学品德教育由理论教育转变为实践教育,融入生活化因素,让小学生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小学品德知识。
参考文献:
[1]孙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J]. 学周刊, 2018, No.370(22):112-113.
[2]黄军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J]. 吉林教育, 2018, 000(018):P.81-82.
[3]李海霞.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1):P.71-72.
[4]宋祥坦.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研究[J]. 中华少年, 2018(24).
[5]李亚静.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