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办园构建“流程化”常规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胡成艳
[导读] 本文以新成立幼儿园如何高效运作的角度,尝试探索构建新办园“流程化”常规管理模式的系列做法。
        【内容摘要】本文以新成立幼儿园如何高效运作的角度,尝试探索构建新办园“流程化”常规管理模式的系列做法。
        【关键词】新办幼儿园  构建   流程化  常规管理模式   实践

        一、研究背景
        为解决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短缺的矛盾,近年各地陆续新开办了一批设施设备及人员配备优质的幼儿园。在此背景下,一所新开办园,如何优质高效的运作,赢得幼儿喜爱、家长和社会认可,成了幼教管理者、老师、家长及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基于这样的一种现状与背景,笔者在开园之际,尝试构建以“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来推进新园常规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二、核心概念
        “流程化”管理:流程是由两个及以上的步骤,完成一个完整的行为的过程;流程化管理是指以流程为主线的管理方法。本文所指的流程化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幼儿园层面的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常规是指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是在幼儿园工作中大家应该遵守的经常性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常规管理主要指的是对经常性的规章制度的管理。
        流程化常规管理模式:是指以流程为主线,对幼儿园经常性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和路径。
        三、新办园构建“流程化”常规管理模式的路径与方法
        (一)层层递进,构建幼儿园“流程化”常规管理的总流程
        1.理由:幼儿园常规管理要落实“流程化”,首先管理人员要思考“落实什么流程、这些流程从哪里来、怎么制定、怎么落实”等等。为此,要实施幼儿园“流程化”常规管理,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实施的总流程。
         2.方法:组织行政人员与一线骨干老师以幼儿园制度为指导,制定“流程化”常规管理的总流程。即组织确定流程项目内容→制定流程运作程序→制定流程运作程序细则→组织学习流程→实施流程→考核流程实施情况→修改完善流程→形成新流程。
        3. 原则:要求各项工作流程的制定都要以总流程做指引,允许有自选动作加入。即执行中在保持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各岗位可结合实际增减程序,使之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因地制宜,确定幼儿园“流程化”常规管理的内容
        1.理由:确定总流程后,接下来思考的应该是制定哪些流程项目,即确定“流程化”常规管理的内容。因为常规管理的内容种类是多层面多角度的,它贯穿在幼儿园方方面面的工作,怎么分才能既面面俱到又有针对性,是需要做全面思考与规划的。
        2.做法:以层层剥笋的方式,依据幼儿园常规工作环节先总后分进行分析分类内容:
        第一步:按幼儿园集体工作与不同岗位人员个体工作层面来分,有以下两种流程的内容:
        ①集体常规工作流程:是需要大家合作,共同齐心协力完成的工作流程,如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依据一日常规环节有幼儿入园流程、晨检流程、晨间活动流程、盥洗流程、进餐流程、餐前餐后活动流程、教学活动组织流程、户外体能活动流程、午睡流程、户外游戏活动流程、离园流程等)、部门工作流程(如保教工作流程、后勤工作流程、卫生保健工作流程、厨房工作流程、财务管理流程等等)、功能组织工作流程(如园务委员会工作流程、教代会工作流程、工会工作流程、家委会工作流程、伙委会工作流程)、大型活动流程(大型活动策划流程、组织流程、善后工作流程、接待工作流程)、行政常规管理工作流程(考勤工作流程、绩效考核流程等等)。
        ②个人常规活动流程:是需要个人在幼儿园总目标要求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流程,如教职工常规工作流程有岗位工作流程,业务学习流程、备课流程、组织教学活动流程、听课流程等等;幼儿的一日生活流程有洗手流程、上厕所流程、吃饭流程等。
       
       
       
       
       
       
       




       
       
       
       
       
       
       
       
                                         洗手流程
        第二步:在第一步分类内容的基础上,从每项工作日常运作的流程来细化具体的子流程项目内容,即流程的环节内容。如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中的第一环流程——入园流程,它同时包括三个方面的子流程,即家长送幼儿入园流程、孩子入园流程、园教职工接待幼儿入园流程。再往下分,如以孩子入园流程为例,依次包括入园礼仪流程、入园自我服务流程如洗手流程、喝水流程等、参加晨间活动的流程等,通过充分细化流程内容后,让常规工作更有序、规范。
       
       
       
       
       
       
       
        第三步:针对第二步分类的子流程项目的每一项具体内容,制定完整的操作步骤,即完成流程环节内容的具体实施要求
        还以入园流程中的礼仪流程为例,谈如何完善子流程执行的具体步骤。如幼儿入园礼仪流程步骤,在实践中首先思考:什么样的礼仪才是适合孩子、有助于促进孩子成长与发展的。接着寻找依据: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对3-4岁、4-5岁、5-6岁幼儿的目标要求,按幼儿不同年龄制定了大、中、小班礼仪流程步骤。如3-4岁小班孩子入园礼仪流程步骤要求是:幼儿自己背好书包→在园门口和家人笑眯眯说“再见”→自己笑眯眯走进幼儿园向保安问早问好→向老师和礼仪天使鞠躬并大方的说“早上好”→向医生鞠躬并说“早上好”,并接受晨检→拿到晨检牌后和医生说“谢谢”、“再见”。因为有了礼仪流程步骤的具体要求,孩子们不仅在早上能遵守礼仪流程,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客人也能遵守礼仪流程,使礼仪流程自然而然成为了礼仪习惯。
        (三)以人为本,制定幼儿园“流程化”常规管理的细则
        1.多种途径,制定流程学习细则
        成立以部门骨干成员组成的学习督导组,并制定流程的学习细则,有序落实对流程的学习与掌握。如要求将流程的学习与部门例会相结合,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与本职工作内容相结合;学习的形式采用个人自学与小组集体学的形式进行,也可采用访谈、专项活动的形式进行学习。
        2.层层把关,制定流程实施细则
        成立由园长亲自把关的流程实施层级督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流程细则,把关流程实施的全过程。如各部门个人及部门的工作流程实施由部门组长负责把关、部门组长的工作流程由部门主管行政把关、部门主管行政的工作流程实施由业务园长把关、业务园长的工作流程实施由园长把关,这种地毯式的层层把关管理让每项流程都落到实处,形成了一条严谨的工作链,有效的推动了幼儿园常规工作的开展。
        3.激励为本,制定流程考核细则
        流程考核是新办园“流程化”常规管理中激励执行人有效落实流程实施的一种方式,幼儿园流程实施督导小组结合各项流程实施的步骤与要求制定了可量化操作的实施考核细则,与学期绩效相结合进行评定奖惩,先自评,再由部门组长他评,最后由幼儿园绩效考评组终评,这种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有效推进了新园常规工作的全面落实。
        4.多元整合,制定流程优化细则
        新办园“流程化”常规管理的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结合幼儿园整体发展目标及发展需求不断的进行调整,它与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同步,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以达到最优实施成效。为此,我园组织成立了以部门组长及骨干成员组成的流程优化督导组,并制定了优化流程的细则,落实流程优化工作。如细则要求:优化流程需落根一线,反复实践,找到最佳工作路径;优化流程需大胆创新尝试,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善于取舍,留精华;优化流程需定期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流程优化及时;优化流程需全员参与,全面铺开,确保不遗漏一个细节。同时各部门还根据部门实际工作定出更具操作性的执行细则。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必须把整个流程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设计,与幼儿园目标紧密联系
        “流程化”常规管理是以幼儿园整体发展目标为导向的流程管理,新办园要构建“流程化”常规管理,是幼儿园要达成尽快让各种常规运作走入正轨的管理目标,必须把整个流程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设计,与幼儿园目标紧密联系,环节之间不能脱节。要求全园每个部门和岗位角色所承担的工作,都必须按照本部门、本岗位所承担的相应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要求,确立行事的流程规范,并通过流程规范来协调关系,规范行为。
        2.“流程化”常规管理需要每个人都相对于幼儿园管理系统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承担责任
        新办园实行“流程化”常规管理,对每个部门业务流程的每一个活动,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不再从部门各种流程外部下达规范和标准。每个部门每个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环节要做什么、不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都由流程承担人员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做出有弹性的限定。使每个人都相对于幼儿园系统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承担责任,使幼儿园的运作所需要的协调、配合,不再仅仅依靠权力或者人际关系来推动。
        3. “流程化”常规管理中,不管部门和岗位个体,彼此之间必须有无条件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义务和责任
        在流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承担的职责限定和标准要求,但又不限于这种职责限定和标准要求,彼此之间有无条件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义务和责任。不再有上下之间的等级强权控制,每个人都是按照既定的流程要求工作,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服从这个流程的要求。每个员工都平等地为幼儿园的存在和发展做贡献。尽管为幼儿园所增添的价值、所做的贡献仍然有大小之别,但在人格尊严上是完全平等的。
        4.要明确“流程化”常规管理模式绝不是工作程序的僵死化
        “流程化”常规管理是幼儿园常规工作行事方式的规范化,需要有流程内部教职工行为的行事程序和标准要求,绝不意味着要对这种行事程序和标准要求固定化。任何一个进入这个流程的教职工只要发现了更有效的行事方式,都可通过既定的流程,把它融入已有业务流程中,即发展和再造业务流程。
        5.“流程化”常规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让执行流程的主要人员来决策,并选择重要的、有能力的资深的教职工作为流程负责人
        只有真正一线的执行人员才有资格来评定流程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对现有工作有指导、有促进作用,否则会出现纸上谈兵的误区,失去了流程化管理的真正意义与作用。如教师教学组织的流程,园长等其他行政领导只能从教学的大方向给指导意见,真正的环节流程还得由教研组长、级部组长等有能力的资深的教职工来制定,并经过反复实践与验证才能定稿,在日后的执行中还要经常考核和验证修改。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工作规程》
        3.《浅谈新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 徐云燕  《教育导刊》2015年4月下半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