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曾爱华
[导读] 在学生获得新知识过程中,教师除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
        【摘要】在学生获得新知识过程中,教师除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更应该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是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初中教材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谈谈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数学;非智力;兴趣;情感;意志

        数学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认知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活动。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有利于人们进行包括学习活动在内的各种活动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所组成,同时因每个人的个性水平而各有不同[1]。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后进生的转化,且最让我们头痛的往往是后进生的学习提升。造成他们成绩差的原因通常是: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对数学提不起兴趣……,而以上种种表现都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2]。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初中教材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就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的时候,要想他们不受外界干扰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一般都是从书本上学来的,对生活中的知识知之甚少,目前他们还看不到知识能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体会不到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教师可以跟家长紧密联系,密切沟通,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过程中是否发生过什么特殊的事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多留意学生的一举一动,或是通过科任老师和班干部了解的学生情况;教师还可以借助平时学校或班集体举行的各类活动密切关注学生。总之,教师要对班上每位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真正掌握他们内心的想法。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不妨尽量让学生把自己把内心的真正想法说出来,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进行情感交流
        如果一个学生喜欢数学老师,他就会喜欢数学课也会挖空心思把数学学好。相反,如果数学老师某天把他“得罪”了,他就再也不想学数学,更不想上数学课。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情感与其他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将智力活动由最初的兴趣引向更深入的思考,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的回答后要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一个暖心的微笑,一个眼神的肯定,一句简单的赞美都能给学生带去无比的欢乐。除此之外,教师在作业批改上,也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其中一个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鼓励方式就是在学生的作业里留下不一样的评语。对灵活地解法教师可以写上“想出不一样的方法,你真聪明”、“你的解法与众不同,真好”等评语;对后进生表现出微小进步也要积极肯定,可以写上“你今天收获很大,继续加油!”、“你越来越棒,老师看好你哦!”。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问题,教师不能一味地责备或嘲讽学生,可以委婉地写上“题目好像不是这个意思哦”,“再做一次 ,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来”等。如此,相信学生看了老师的评语后一定会备受鼓舞的。
        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梯度要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特点,适应学生智力的发展需要,创造条件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怕学、厌学、畏难的心理,这时让他们带上自己的学习成果去体验成功的喜悦是非常有必要。教师要对每位学生都抱有希望,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不能简单粗暴地指责、训斥,更不能讽刺、挖苦,尤其是对后进生。后进生学习困难更大,精神负担更重,教师要去关心和帮助他们每一次“失意”,小小的进步给予大大的肯定,让他们一同体验成功的乐趣,唤醒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
三、 培养学生意志 
        “有志者,事竟成。”这里的“志”是指意志,意思是拥有顽强意志力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畏难心理特别明显,题目稍微难一点,就想打退堂鼓,不能坚持到底。所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刻不容缓。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故事来感染并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当数学家们遇到困难时会做出何种选择?有没有半途而废?是什么支撑着数学家们一路走向成功?又是如何历磨难最终为全人类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 [4]。
例:(2013年深圳中考16题)如下图,每一幅图中均含有若干个正方形,图(1)中有一个正方形,图(2)中有五个正方形......按这样的规律下去,图(6)中有_________个正方形。
       
这是试卷填空题的最后一题,难度大,在此就要靠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这时我们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巡视完整个教室后,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要帮他们读懂题意,在此之前学过哪些类似的题目,都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对大部分的学生给出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我们要尽可能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答,并鼓励这部分学生把自己的解法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他们都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收获了成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无形中也提升自己的坚强意志。
四、 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数学一般比较枯燥、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学习起来要克服重重困难。他们错误地认为要想学好数学只需把运算法则、定理公式和解题规律背熟,机械地多做练习题目就可以了。显然,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仅靠死记硬背是不能把数学学好的,要灵活地借助“工具”来解决数学难题。如在进行二次函数性质的教学时,求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运算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整个解题过程不仅是简单的公式套用,还包括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对问题加以讨论分析,从而降低解题难度和简化运算的数学思维过程。
        又如在学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或制作相关的一些实物、模型等。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全班每个合作小组的代表轮流上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它们的特点,最后派每组的组长进行总结,教师对每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这样收到的效果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又回到课堂,并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燕国材教授指出的:“我国教育界对发展学生智力的问题特别重视,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关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却未引起应有的注意”[5]。可见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不仅从理论的层面去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培养,还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自觉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长此以往,相信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山林,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惠萍,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尝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 2001.
[4].邓恩雄,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点滴[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5].燕国材,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

※本文系惠州市2019--2020年度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hzkt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