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现状的审思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师漫雨 陈东珂 高倩倩 任晓丹
[导读] 幼儿园课改以后对环境材料需求的增加,使得幼儿园迫切需要开发大量符合本园课程的教育资源
        摘 要  幼儿园课改以后对环境材料需求的增加,使得幼儿园迫切需要开发大量符合本园课程的教育资源,于是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玩教具数量也大大增加。近几年提出的“低成本、高质量”幼儿教育原则中,更是重视对材料的充分利用。本研究以新乡市内5所不同办园性质的幼儿园为研究样本,将每班操作自制玩教具的幼儿和教师及教师投放的材料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的调查方式探求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中的制作和使用现状,总结出自制玩教具的制作、投放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自制玩教具;幼儿园;现状
        一、    自制玩教具的必要性
        (一) 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自制玩教具是相对于需要花钱购买的商品化玩教具而言的。玩具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 但它却是儿童游戏和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虽然没有精美的玩具, 儿童也可以游戏, 他们可以把手边可及的每一样东西变成“玩具”, 但是, 玩具和游戏的历史和现实的联结是如此紧密, 以至于我们很难把儿童拥有游戏的权利和拥有玩具的权利分开。社会和成人有责任为儿童提供玩具, 保障他们游戏的权利。
        (二) 有利于实现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
        教师自制的玩教具能满足教学的多化需要及幼儿的个性化需求。“自制玩具比商品玩具更具新颖性、及时性,它往往是游戏中最新的、最能满足游戏需要、推动游戏展开的玩具,也是儿童最喜欢的玩具。”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往往能把握其所带班级中幼儿的特殊需求,制作不同使用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玩教具。这样更有利于将幼儿教育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一)制作时间如何与工作统一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基本上有固定的时间安排,什么时候制作玩教具成为大多数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访谈教师表示日常活动中幼儿园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很难静下来去做一些东西,另一方面教师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制作玩教具,也很想能静下来去多做一些玩教具,但可能在时间上有很多时候是不允许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们更多选择在工作间隙制作,这说明幼儿教师日常工作的时间较为紧凑。一件可用性高的自制玩教具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心血,然而幼儿教师时刻要注意班上幼儿的活动状态和幼儿园集体工作。
        (二)制作主体为教师,玩教具制作体现较多教师意志
        由于自制玩教具的制作主体主要为教师,大多是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或本班幼儿游戏需要而搜集材料进行创作,但制作时间有限,所以在平时制作时首先会考虑本节课的教育目标、内容,基本上是教师认为幼儿需要什么就添置什么玩具,更多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意志,从而忽略幼儿的兴趣点,制作出的玩教具只是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顺利完成本节任务,强调通过教具丰富幼儿的知识性认知。
        (三)制作材料收集不易
        研究发现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材料来源中废旧材料高高占据首位,有效实现废物再利用,但访谈与观察进一步了解到看似省时省力的废品变废为宝的模式也不同程度上加重了幼儿教师和家长们的负担,有些材料临时需要用到,手里没有就比较着急,比如说盒子,为了活动效果需要收集各种不同的盒子,没有合适的,就去超市买,里面的东西不用,只用到盒子。教师的力量有限,于是发动家长一起收集,要求有闲置纸箱的幼儿家来园的时候带上,然而有些孩子见家中没有便哭闹,家长不得已去超市购买取出独立包装让幼儿将盒子带回,造成了家长的不理解,这无疑偏离了废旧物品重新利用的初衷。


        (四)自制玩教具使用率低
        自制玩教具使用率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交叉使用次数少、损坏率高。调查表明,大多数自制玩教具深受幼儿喜爱,也发挥了其制作的价值,但除了幼儿园购买的公共玩教具是园内共享之外,幼儿园内各班级自制玩教具的制作过程和使用基本都是平行式的,班级年级之间缺少交流合作与共享,自制玩教具的交叉使用率低。在访谈教师中也发现自制玩教具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可使用次数过低,因教具主要是教师使用,使用时间较长,而主要服务于幼儿游戏的自制玩教具损坏率较高,通常来说自制的纸质类、塑料类玩教具因本身材质的性质不稳定,反复使用几次后损坏明显,加剧了自制玩具的损坏更换频率
        三、促进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改善的发展对策
        (一)更新轮班制度,加强教师间合作交流
        调查发现,不同的幼儿园为缓解教师压力采取了不同的轮班制,一个班有两个主班老师,一周有几个半天的休息时间、有早晚班、轮值午休等形式,一方面,合理的工作与休息安排能够有效地保障教师们的精力充沛。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不定时组织玩教具制作流动小组会,没有课的教师在公共手工教室进行作品制作,不同班级之间的教师可相互交流玩教具制作思路,互相帮助,探讨不同的玩法。为了提高自制玩教具的利用率,不同年龄班教师也可进行合作交流,针对同一个玩教具进行简单的“改造”,使玩教具的操作难易程度适合相应年龄段的幼儿,投放到不同的年龄班。
        (二)让幼儿参与玩教具制作,鼓励协同创新
        幼儿的兴趣和游戏活动不仅是教师制作玩教具的起点还应是自制玩教具的归宿,让幼儿在参与自制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与成长,发挥其主动性。玩教具本身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幼儿成长和更好的学习,因此,幼儿的参与不仅可以缓解教师的压力也有利于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在自制玩教具的活动时间,提供具体的材料和确定的主题,允许三个或多个小朋友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利用现有材料改造组合,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玩教具,完成后大家讨论玩法,赋予了玩教具更高的趣味性和教育性,体现幼儿意志。
        (三)多渠道收集制作玩教具原材料,建立“原材料储备室”
        选择自制玩教具原材料时,应尽量为简单易得的材料,材料的收集不在于一时集资,更不仅仅限于教师从自己家中带来旧纸盒和塑料瓶,鼓励幼儿家长将自己家中无用的纸箱、纸盒、塑料瓶等可加工原材料送到幼儿园,经园里统一消毒后服务于教师和幼儿的自制玩教具制作,借此机会幼儿和老师一起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引导幼儿喝过水的塑料瓶不乱扔,可以利用这些看似废弃的材料做出有趣好玩的玩具,培养幼儿的环保和创新意识,同时设置废旧材料储存室,方便及时满足幼儿及教师制作需要,废旧物品收集不易,更换时也可重新加工成为二次原材料。
        (四)提高使用效率,建立自制玩教具陈列室
        首先在平时教育引导中应教导幼儿爱护玩具,轻拿轻放,其次教师应注意使用方式的引导,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今天这样玩,明天那样玩,达到一物多用的效果,自制玩教具并非投放一次就结束其“生命”,损坏了的玩教具经过简单调整可巧妙地满足下一个活动的需要。针对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重复使用率低,交叉使用率低,缺乏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等情况,专门设置一个活动室用以保管幼儿园教师优秀自制玩教具的自制玩教具陈列室是很有必要的,可安排专人管理,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制玩教具的价值,也能促进自制玩教具在不同年龄班间的调整运用,有效改变高耗能、高压力的弊端。
         本文为河南省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开发与使用的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课题编号201800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