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自身进步的同时,更具有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的责任。重视职工的心理问题,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完善心理疏导机制的建设,可以为国有企业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工;心理疏导;机制
引言:就当前情况来看,随着现在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企业文化也随着发生了变革。尤其是目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结合与越来越年轻的职工队伍,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困惑与心理问题。因此,国有企业要了解企业职工心理疏导的难点,建立健全的心理疏导机制,帮助职工提高心理健康程度,让职工更加积极地投身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对推动企业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1.心理疏导的概念
心理疏导就是对于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困惑与痛苦,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来进行改变与缓解,进而舒缓心理压力,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人们的心理困惑,减轻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心理状态都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去改善,转变人们的消极情绪、行为,促进人格健康成熟,使人在面对压力、处理问题时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2. 国有企业职工心理问题分析
2.1 职工的心态失衡
在企业机制施行转变后,企业职工的收入差距以逐渐变大。同一个企业单位在发奖金后,由于各种因素使每个职工所得的奖金也有所不同。这些差距就体现在职工和职工之间、职工和领导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其奖金分配和福利待遇方面都有不同的差异。在这当中可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感情色彩,但主要还是分工不同,待遇当然也不一样。但是有些职工却总是带有攀比的心态,还是与自己收入高的比,结果造成心态失衡,觉得自己对企业贡献大,收入低。有了这些想法后就会在工作中产生消极情绪,进而造成不良的影响。
2.2 职工的处事消极
当前的国有企业内部,职工成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有固定工、临时工,还有毕业生等,思想较为多元化。在不少职工的心里具有在职怨职的心理,自己瞧不起自己。尤其是年轻职工,总认为企业不如行政事业单位好,安不下心去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找个更好的安逸单位。而有的职工缺乏吃苦精神,工作热情不高,缺乏紧迫感,得过且过。有的职工更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安于现状,对于工作消极应付。
2.3 职工的心态悲观
由于有些国有企业规模相对较大,职工也较多,其中还有一些职工只希望索取而不愿为企业贡献。他们的心态不是‘我能为企业多做点什么’,而是想着‘企业能多给我点什么’,思想过于片面,追求自身的利益。有些新上岗的职工,本来对企业抱着较高的期望,而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瞬间失去工作兴趣,精神振作不起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和他人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对自身的发展失去信心,进而导致不能用心工作,缺乏朝气,不求上进,应付了事。
2.4 职工的厌倦心理
国有企业部分职工长期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时间久了会对工作和生活感到非常的乏味,导致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与此同时,一些新成立的国有企业相比之下业务较多(如现代化煤矿企业等),有可能会出现工作时间长的情况,尤其遇到突发情况时,加班时间会更长,导致了职工的休假变少,使其心理缺乏幸福感,进而丧失工作兴致。并且,企业有的职工的心态较为自私,对自己有利的事就支持和参加,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就不用心去做,或持勉强的态度,不尽心尽职,更谈不上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出谋献策了。有的总觉得工作压力大,整天纳闷,觉得多干活还得承担多余的风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万一出事了还捞个吃力不讨好,导致产生了不爱管事,问事不知,无事早归的办事心态。
3.建立健全的心理疏导机制措施
3.1 提高管理者对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视
心理疏导工作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和完善的制度。在当前情况下来看,企业领导要转变观念和工作方法,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心理疏导,理解并尊重职工,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重视企业的和谐发展。领导要建立大局观和长远意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于职工心理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有效的心理疏导制度,妥善解决职工的合理利益诉求,对于企业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得当,进而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2 把握职工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企业要针对不同职工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诉求,进而提高心理疏导工作的有效性。所以,要在两方面去掌握职工的心理动态和情况。首先是信息收集方面,在全面了解职工的基本情况以后,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职工的思想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其次是职工诉求方面,开通职工表达意愿的通道,让职工的需求可以快速有效的反应给企业的相关部门,然后在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同时也要重视结果的反馈,要将对于需求的结果反馈给职工。将职工心理状态把握好,就能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工作,进行心理疏导也不会处于盲目的状态。
3.3 发挥企业文化优势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无形的精神资产和政治资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企业里,人们看到的所能看到的东西,大的从规章制度到企业建筑物,小的到工作中的办公用品,都体现着企业的文化理念和思想。企业文化的个性不仅在企业的产品中得到了彰显,在企业的职工中也具有企业的个性的体现,这些都是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在发挥企业文化优势,完善心理疏导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良好的企业作风,好的企业作风会给职工带来团结拼搏、奋发向上、严而求实的优秀工作态度。其次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影响个体的社会心理因素,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就要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使人心凝聚,奋发向上。
3.4 健全的心理疏导机制
首先要与专业机构建立合作。提供专业疏导的渠道给有心理疏导需求的职工,和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合作,让专业人士帮助职工分析问题,缓解、释放心理压力。其次要培养内部心理疏导人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招聘对应专业的人员,要招聘心理专业的研究生,专职负责本企业的心理疏导工作。二是企业可以从内部选拔一些真诚、善于倾听、有一定的生活处事经验和奉献精神、品行端正的职工,以兼职或者志愿者的方式,通过学习培训,使其掌握心理疏导的知识和具体方式,为职工提供服务。
3.5 营造企业氛围
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社会的激烈竞争让许多职工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对于企业的和谐与职工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要解决职工的心理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效果,因此,企业需要有一个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氛围。要营造出和谐的氛围,首先要确保企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企业职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有一些磕磕绊绊,职工对于困境和挫折的承受力是有限的。这时如果得到了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就会使职工的心理压力得到大大的缓解。经过适当的心理疏导,使职工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和他人,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正确的理解企业的政策,那么就能使和谐因素大大的增加,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进而提升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其次要注意企业职工的定位,做到各尽其能,因地制宜的安排好职工的工作岗位,重视培养职工的工作能力,尽量多的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对于每个职工的特长使其充分发挥,为其创造晋升的条件,在工作中得到兴趣和发展前景,进而使职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满意度,还加强了企业思想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当前,部分国有企业职工的还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建立健全的心理疏导机制可以有效地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使其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身的本职工作,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凤.国有企业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02)
[2]阴宁平.浅析加强国有施工企业职工心理疏导的难点与对策[J].安装.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