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唐 菊 萍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做到认真倾听。本文就基于一年级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如何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堂上认真倾听、课后良好的作息习惯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对于一年级的老师来说,在“教”与“育”的并重中,“育”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才会静下心来专心学习。对于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犹如一张白纸,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不知道该怎么做,因而常常顾此失彼,课堂上吵闹声一片。对此,作为一名刚刚从一年级“卸任”的班主任来说,我认为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
        我校地处城市边缘地带,班上90%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弟,因家庭文化层次的迥异,各个幼儿园之间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学生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行为习惯简直是五花八门。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要求学生每天晚上都要检查第二天该带的书本,把铅笔削好(上课或课间不允许学生削铅笔)放入铅笔盒。然后每节课前我都教孩子们如何正确摆放物品:课本放在书桌中央,将铅笔夹在课本要上的那一页,同桌两人的铅笔盒对齐并排放在桌子中间的角上。
        2.用儿歌强化学生课前行为
        在课前玩了十分钟的孩子,虽能伴着铃声进教室,但大多数学生依然沉浸在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中,此时,仅凭老师单纯的说教很难让他们完全安静下来,于是,我编了儿歌“铃声响,进课堂,书放好,坐端正,老师讲,认真听,好习惯,要养成。”对他们进行反复式的教育。孩子们通过张口背诵儿歌心情逐渐就会得到平息,慢慢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就使得老师容易开展教学。
        3.用静坐强化学生课前行为
        学生边唱童谣边摆放好学习用具之后,让他们以端正的坐姿静坐两三分钟,教室自然就会由喧闹变为安静。
        二、培养学生课堂上认真倾听的习惯
        1.师生互动强化学生课堂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就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但好动、易兴奋是一年级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在课堂上坐40分钟,是一件难事。课堂上,一个字词也能让他们讨论个没完没了,看到自己熟悉的一张图片,某个同学可笑的答案都可以让他们达到一个兴奋的极致,很长时间不能安静下来。此时,我就与学生进行互动,我说“一、二、三”,学生接“请安静”,我继续说“四、五、六”,学生接“坐端正”,若还静不下来,我说“七、八、九”,学生接“认真听”,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出现群体效应——立刻坐好。有时,当学生思想抛锚不看黑板时,我就说“亮眼睛”,学生接“仔细看”,或者我问“亮眼睛坐在那里?”学生接“亮眼睛坐在这里。

”当他们不认真听讲时,我就说“灵耳朵”,学生接“认真听”,或者我说“谁是灵耳朵?”学生接“我是灵耳朵。”有时学生上课上的疲累了,就会做出各种小动作,有的单腿而踞,有的双脚荡秋千,有的漫不经心咬着笔头。此时,只要我喊“脚并齐”,学生就会接“腰挺直”,我接着说“肩放平”,学生会说“头放正”。这样,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自然就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知不觉中行为就得到了规范。
        2.以课间游戏来调动学生注意力
        一年级的孩子小,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从我平常的观察来看,大多数孩子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时,课上到一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较分散,显得漫不经心。此时,我会带孩子们做一些温故而知新的小游戏。如我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学生接“我们课间小游戏”,我说“反义词朋友来找我”,学生接“我和它开——碰碰车”,我边说“大,大,大”,边用两手做一个大圆圈,学生则一边说“小,小,小”,一边模仿我做一个小圆圈。刚开始就只做学生熟知的反义词练习,慢慢地增加难度,引进一些学生不熟知的词语。在游戏时,学生往往兴趣特浓,目光专注地盯着我手的动作,耳朵认真听着我不停变化的词语,嘴巴和手随着我的变化而不停地变化。这种做法既消除了学生的疲劳,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学生学习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可谓一举三得。有时,为了调剂学生的口味,我也利用男女生古诗对抗赛的方式进行。让女生背一首古诗的第一句,男生对出第二句,尤其是古诗中的一些名句,就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熟记于心。此外,我还自编了一套头、颈、肩的活动操,隔三岔五地穿插于课间让学生适当进行运动,以帮助学生提神,从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3.树立榜样,激励他人效仿
        俗话说得好“五根手指有长短”。一个班60名学生,个体差异在所难免。对于那些好动的孩子,反复的说教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厌烦,此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刺激他们效仿。正上课时,发现学生的眼神游离了,我马上就表扬专心听课的学生“老师发现,×××听得最认真!”发现有人做小动作了,我就夸奖坐得端正的孩子“××坐的可端正了!”“ ×××小手摆放的真好!”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总会用各异的姿态表达自己急切的心情,这时,我会以“××同学举手的姿势最标准!”来提醒孩子们注意。每当生字词开火车时,学生问我“哪里开?”,我就说“坐的最端正的第×组开”。一年级小学生的模仿性强,表现欲望高,老师这样一表扬个别人后,其他人立刻就产生了也要被夸奖的心理,自然就效仿他人的做法,从而坐的端端正正。
        此外,课堂上我还以暂时性的停讲,目光注视不注意听讲的孩子的方法来约束他们的不良行为,引起其注意力的集中。
        三、培养学生课后良好的作息习惯
        一年级孩子的控制欲差,只要下课铃声一响,他们便像出笼的小鸟,你拥我挤,使得教室里碰桌撞椅声一片,楼道内打闹,嬉戏声不绝于耳。身为班主任的我生怕孩子的安全受到影响。对此,我要求学生下课起立时做到“轻轻站,轻轻坐,不碰桌来不晃椅,下节课用具摆整齐,过道里,走廊内,不打闹来不喧哗”。学生竟也能按要求做到,课堂秩序就也能因此而紧张有序。
    一年下来,我的这种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知道一个好的习惯并非一劳永逸的,它还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