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外阅读 享受阅读乐趣——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 阅读兴趣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李秀芬
[导读] 鉴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
        【内容摘要】
        鉴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1—6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标的指向非常明确,要重视阅读,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扩大阅读量。但当前,如何有效推进课外阅读,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笔者提出:课内外阅读同步推进,诱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分层推荐,点燃阅读兴趣;探索课外阅读的课堂模式,激发阅读兴趣;搭建平台,享受阅读乐趣。
        【关键词】  课内外阅读   分层推荐    课堂模式   搭建平台
        【正文】
     课外阅读,是指课堂阅读训练之外,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使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籍报刊进行学习的形式。然而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少,阅读兴趣不高。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一、课内外阅读同步推进,诱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要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就要在平时教学中从阅读材料切入,寻求一个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介绍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巧借课文诱趣。
1.绘本故事诱趣,引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对于绘本故事十分喜爱,也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语文课课前五分钟给孩子们讲述绘本故事。孩子们一听到讲故事,渐渐被绘本故事所吸引。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突然停止讲述,悄悄地告诉孩子:想知道更精彩情节,请孩子们找书本读一读。教师及时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诱发孩子主动去进行阅读。
        2.名人故事激趣。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好的书籍能使人产生共鸣,催人奋进。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的故事,以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车胤囊萤夜读,成为晋代的名臣;孙康映雪读书,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一代伟人毛主席:几十年来,他总是挤出时间,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的天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无论哪个朝代,凡是有卓越的成就、重大贡献的,他们都是博览群书的。
        3.课文同步推荐延趣。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得之于老师课堂上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教学四年级课文《争吵》时,说道:“在安利柯身边,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小故事,都是用日记记录下来,就让我们翻开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这本书,一起去感受纯洁的友情、师长的关爱等美好的精神?”又如学完六年级课文《赤壁之战》,问孩子们:你一定会被火烧赤壁的战争场面吸引,课后同学们读一读名著《三国演义》,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这样,我有意识地把课外拓展延伸,以此激发学生读书的动力,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延续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分层推荐,点燃阅读兴趣。
        《语文课标》指出: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完成这个任务,应该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分层推荐阅读书目。

鲁迅先生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第一学段: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在学生喜欢“做梦”的时候,就应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允许学生“做梦”。如果在适合做梦的年龄没有去做,甚至被剥夺了“做梦”的权利,这就违背了孩子的天性。一二年级时 ,由于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 ,有精美插图的书籍更能抓住孩子们的眼球,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此 ,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小猪唏哩呼噜》《红鞋子》《长袜子皮皮》,等图文版的书目 ,让孩子们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降低阅读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
        第二学段: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根据这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学生喜欢具有生动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叙事性的作品应该成为这个课外阅读的重要部分。三四年级的学生 ,可以向他们推荐如:《寓言故事》《一千零一夜》《中华成语故事》《窗边的小豆豆》《昆虫记》等这些带有小故事的书籍给他们,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第三学段:要求更高,提到“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各种新编教材,都比较注意阅读探究的“链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目,应当好好利用这种“链接”资源,鼓励课外阅读。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 ,由于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能力,所以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如:《史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我的大学》《中华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目给他们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如有的学生喜欢漫画类书籍 ,有的喜欢生活百科类书籍 ,有的喜欢科普读物,还有的喜欢探险类书籍等不同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不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探索课外阅读的课堂模式,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还可以从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入手,而整本书的导读课是我们课外阅读的基本模式。整本书导读课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孩子完成阅读,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内容,激发孩子读整本书的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堂模式。
    面对低年级学生,导读课选择的书目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读,还得让学生有信心读,不要让大量的文字打消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选择一些绘本,如《大脚丫跳芭蕾》,在导读过程中让学生会知道绘本是图画书的一种,但却不是普通的图画书,重点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并合理想象,教给学生用图文结合、边读边想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绘本更浓厚的阅读兴趣,发现绘本无穷的内涵和魅力。又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中,通过对部分片段聆听、阅读和赏析,感受哈利童年的孤苦与可怜,从而对哈利后来的奇幻经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们在交流与阅读中,激发起强烈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于运用适合的导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在课外去寻找这本书来阅读。
        四、搭建平台,享受阅读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的乐趣培养。借助每年“世界读书日”,组织“好书推荐会,阅读汇报会、阅读之星评比”等各类活动,展示学生平时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开展“讲故事比赛”、“手抄报”、“课本剧表演”等各种各样的特色系列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要及时给予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
 
参考文献:
1.《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浅谈如何发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夏琼兰【1】
2.《新校园》(学习)让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二课堂 ,丁志云【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